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医疗卫生篇
>
察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概况(安玉荣、文健)(上)
察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概况(安玉荣、文健)(上)
发布时间:2023-04-16 19:09
374

一、历史沿革

解放前,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几乎没有一所专门的医院,只有一些个体诊所和私人医生在家坐诊,备有一些简单的中草药,一些草药还到伊犁各大药店去抓齐。由于医疗卫生条件很差,很多疾病无法医治,人口死亡率高达20.8‰左右。1945年,在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村建立一所医院,称“苏木尔县医院”,原址在有房屋4间,人员3名,设门诊。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苏木尔县医院改名为宁西县卫生院。1954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成立以后,改名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卫生院。1958年定名为察布查尔县人民医院。1959年搬迁到县人民医院现址(县布哈街),有房屋2幢,面积为1550平方米,人员增加到32名,设病床24张。1962年公私合营,县中医联合诊所并入县医院,门诊设中医科。1964年设防疫科。1967年至1975年修建职工住宅615.64平方米。1977年增设生化室、心电图室、X光拍片室、五官科。1979年人员增加到73名。1984年新建一幢1158.13平方米的门诊楼,分设儿科、内科、外科、五官科、眼科、妇科等科室,人员增至88人,置病床85张。1990年自筹资金新建一幢3250平方米的病房楼,人员增至163人,置病床85张。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医院的新发展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人民医院历经了60多年的沧桑,从1945年走到了今天,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也是伊宁卫校临床教学医院。2004-2006年,传染病房、综合门诊楼相继竣工后,全院职能、医疗、医技、药剂等科室按照设计搬迁到位,陆续增加了一些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目前拥有的医疗设备有德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GE彩色超声诊断仪、日本原装奥林巴斯电子内镜、德国西门子800毫安X光机、德国西门子彩超机、电子阴道镜、红外乳腺诊断仪、彩色颈颅脑多普勒诊断仪、动态心电、动态血压等先进设备,使医院逐步达到了目前的规模。

2007年6月,总投资400万元的国债项目——县医院外妇病房楼如期破土动工。至2013年年底,全院现有业务用房面积近20000平方米.编制床位260张,实际开放床位240张。全院职工381人,在编人员172人,聘用人员209人。临床科室内一科、ICU、内二科、中医科、儿科、急诊科、外科、妇产科、手术室、感染科、耳鼻喉眼科、口腔科、血透室13个科室;医技辅助科室有放射科、药剂科、供应室、检验科、门诊、功能科6个科室;医院职能科室有院办公室、医教科、护理部、院感办、信息科、总务科、经管办、财务科、医保办、设备科10个科室。2013年在全年工作中,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管理,按照卫生部提出医药体制改革的要求,通过查找医院、科室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及时弥补管理漏洞,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各项医疗工作的开展。今年设立了血液透析室。根据我县患者需求及我院实际情况,为满足大病患者的特殊需求,参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细则》内容及规定,开展血液透析工作。投资120万元配备仪器设备,人员培训,积极审批,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血透室住院病人共15人,血液透析420人次,血液滤过51人次,血液灌流20人次。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医院的发展,见证了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自治县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县的卫生医疗事业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

(二)其他医疗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除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医院外,当前还有中医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计生站等医疗机构,在各牛录均设有卫生所,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截止到2013年底,全县共有86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公立医疗机构61家,包括4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有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预防中心和中医院);15所乡镇场卫生院、 2所牧业医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3所村卫生室; 25家个体医疗诊所。卫生人员587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9人,病床524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66张。

全县乡镇卫生院由当初的老三件到如今都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县级医疗机构也装备了先进的彩超、DR和CT等大型医疗设备,极大地提高了诊断和医治水平。自“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加大了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先后完成了妇幼保健院业务大楼、各乡镇场卫生院门诊楼以及3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总面积5.8万平方米,其中完成了全疆县级单体面积最大、预算总投资3072万元的10970.5平方米妇幼保健院。县乡村医疗设备也逐年增加,乡镇卫生院由当初的老三件到如今都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县级医疗机构也装备了先进了彩超、DR和CT等大型医疗设备,现已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全县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显著改善,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与建国初期相比,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下降到60.6/10万;婴幼儿死亡率400%-600%下降到2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100%,新法接生率100%。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进入九十年代,传染病防控体系成熟完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启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实现对3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个案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时、在线监测,建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监测网络。相继建立起以监测、预警、调查、确证、处理和评价为主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全县法定传染病从本世纪初起明显下降,基本与西部市、县平均水平持平,人均期望寿命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通过食盐加碘,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长期困扰人们生产、生活的多种传染病病被遏制,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慢病防控工作也逐渐从分散走向系统,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2002年9月6日,伊犁州药品监督管理局察布查尔分局正式挂牌成立。2006年9月1日,在原药监分局基础上成立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由自治区垂直管理调整为地方属地管理,系察布查尔县锡伯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之一。主要承担餐饮经营服务许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责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卫生许可、卫生监督管理及有关审批工作,组织查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卫生等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过程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察布查尔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始终以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己任,积极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在药品监管方面,始终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开展一系列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重心,扎实开展学校食堂、小餐饮店、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节日期间食品安全,保障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稳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原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防疫站的基础上成立于1956年,全称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疟疾防治站,主要开展疟疾的调查与防治工作。1973年7月更名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站(地址城镇果尔敏西街6号)。1986年县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站更名为县卫生防疫站,编制46名。2006年原卫生防疫站与食品卫生监督所分设,新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35名(现有34名)。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五十多年来,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行免疫接种和健康干预,以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抵御疾病的侵袭,为人民群众构筑起一道健康的铜墙铁壁。1995年起分别以县、乡为单位实现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85%以上的目标,传染病监测、网络报告覆盖率达到100%;1978年开展计划免疫,实施“四苗防六病”;2002年扩大到“五苗防七病”;2008年扩大到“11苗防13病”。另外,上世纪70年代消灭了天花;80年代基本消灭麻风病;2000年证实为无脊髓灰质炎状态;2001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2002年实现基本消灭疟疾的目标;2003年积极备战SARS疫情;2005年,积极备战人禽流感疫情;2009年成功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0——2012年科学防控手足口病疫情;2011——2012成功完成脊髓灰质炎应急强化免疫工作;2013年积极备战H7N9人禽流。目前,中心疫情预警系统运行正常,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能力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础性工作正迈向科学化、规模化之路。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1993年实施结核病防治项目以来,共接诊疑似病人1265人,确诊管理治疗患者228人,初治涂阳病人77人·,复治涂阳27人,初治涂阴124人,治愈率达到95%以上。自2009年实施包虫病防治项目以来,已累计筛查农牧民群众52607人、免费药物治疗患者225人、转定点医疗机构享受不住的手术123人,犬驱虫效果明显,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慢病防控工作也逐渐从分散走向系统。

(五)妇幼保健院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妇幼保健院成立于1956年,原有工作人员5名,1959年并入县人民医院。1978年在县卫生防疫站内设妇幼保健科,有业务人员2名。1986年2月从防疫站分出,成立县妇幼保健院,有职工6名。1989年,县妇幼保健站设儿保科、妇保科、检验科。1992年,专业人员增加到14名,增设防保科、门诊,开展孕产期保健管理。1992年定编25人。1997年新建1310平方米综合业务大楼。2000年县妇幼保健站有工作人员23人、工勤人员1人,站内设办公室、财务室、妇保科、儿保科、产科、注射室、药剂室、检验室、B超室、手术麻醉室、心电图室、乳腺扫描室,设病床15张。

2012年10月,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妇幼保健院搬迁至察布查尔县城西部,位于查鲁盖西街和雀尔盘南北交汇处。新建的业务综合楼面积10976平方米,分七层,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全框架结构,占地面积21亩,总投资约3072万元,是一所集医疗、保健、预防、培训于一体的妇女儿童专科医疗保健机构。全院现有职工160人,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其中正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人、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3人、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4人。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新生儿科、超声科和检验科、麻醉科、医务科、药剂科、后勤、妇保科、儿保科、保健科、行政办公室、财务科、护理部、院感办、儿童口腔保健科、艾滋病咨询室、婚检办公室等二十一个业务及职能科室,核定床位数90张。目前拥有4台黑白B超机,1台意大利百胜DU-6彩色超声诊断仪,宫腹腔镜、无创呼吸机、可视人流仪、电子阴道镜、TCT(薄层液基细胞检测仪)、骨密度监测仪、北京万东500X线光机、布鲁德P-14洗片机、2台麻醉机,6台六参数监护仪,2台全自动电脑分析心电图机, 1台耳生发射仪等先进的设备。

2012年,全县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 99.63%,比去年同期的99.15%提升0.48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1.06 /10万,比去年同期的90.71/10万下降了59.65/10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8.14%,比去年同期的85%上升了3.14%;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0.02 %,比去年同期的87.9%提升了2.12%; 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管率87.35%,比去年同期的82.88%提升了4.47%;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9.88‰,比去年同期的23.28‰降低了3.4‰;婴儿死亡率16.46‰,比去年同期的20.86‰下降4.4‰。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高危住院分娩率100%,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达100%。

近年来完成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和“降消”项目。一是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实施承诺管理;二是认真开展孕产妇摸底登记。乡、村两级妇幼保健人员摸清了孕产妇基本情况,登记在册,将其纳入系统管理;三是实施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继续实行住院分娩限价政策和项目补助经费“垫付”制,通过限价接生,基本实现了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免费,达到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截至2014年11月20日,全县产妇3203人,住院分娩3203人,农村妇女住院分娩2166人,补助产妇2291人,补助率105.77%;四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先后选派12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国家项目办举办的培训班,选派县级妇幼保健人员20名到省、市级医院进修,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0期,累计参加1300余人次,县乡级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为95%。各乡镇坚持例会培训制度,卫生行政部门每两月举办一次村级保健人员培训班,共举办培训班4期80次,共培训500余人次。所有培训均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学员有笔记,教员有记录,班后有问卷;五是从房屋、设备、人员等方面对全县产科建设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对急救药品和设备以及消毒隔离工作进行了重点管理和加强。县、乡两级急救网络严格执行高危妊娠的筛查、转诊、信息反馈及管理制度,确保了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继续推进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规范化建设,健全和完善了产科急救“绿色通道”。六是进一步落实孕产妇系统化管理,加强了高危妊娠筛查、追踪管理。县妇幼保健院组织专家下乡入村进行高危孕产妇筛查,筛出高危孕产妇278例,管理高危孕产妇278例,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七是坚持每季度对全县各乡镇项目工作进行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对检查结果给予全县反馈和通报。2012年共下乡监督指导4次,乡妇幼人员共下村监督指导112次。八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促进全民健康教育,先后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5种3.5万余份。

实施完成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按照《县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与计生委密切配合,继续强化预防出生缺陷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发放流程,加强督促检查,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使育龄妇女健康教育覆盖率达80%以上,目标人群叶酸知识知晓率达91%,叶酸服用率达到 111.9%。职能工作开展情况:

1.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婚前医学检查。一是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由助产机构采集血片送县妇幼保健院,统一运送至伊犁州妇幼保健院, 2012年筛查任务数1460人,筛查人数1026人,筛查率达70.27%,患病率为 0;同时,县妇幼保健院组织儿保科人员深入各乡进行婴儿听力筛查1216人,筛查率46.44 %,无听力障碍患儿;二是婚前保健工作更加规范。全县婚前医学检查应查4636人,实查4636人,婚前医学检查率100%;检出乙肝149人,艾滋病5人,梅毒6人。对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均进行了有关婚姻保健知识、孕前保健知识、优生优育指导,免费发放叶酸投服知识要点、准妈妈须知、孕产妇保健等宣传资料;三是根据《“三网”监测方案》,举办了妇幼信息培训班两期,培训人员44人次。一是各医疗机构基本能够及时规范的上报“三网”监测及各类妇幼卫生报表,对上报的妇幼卫生指标每季度进行一次质量控制,防止漏报和错报,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四在全县医疗机构建立孕产妇及儿童死亡、出生缺陷、出生上报制度,规范了医疗机构相关登记,统一了全县各类基层妇幼卫生相关登记的表卡,规范了信息资料的管理;五是制定了妇幼专干考核管理办法,实行乡镇妇幼卫生工作年度考核,坚持县、乡两级妇幼专干例会制度和以会代训制度,不断提高我县妇幼人员业务素质;六是要求各医疗单位按时、准确上报各种信息报表。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2013年,妇幼保健院与计生、妇联、民政部门紧密配合,充分利用广播,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宣传单,下乡举办孕妇学校、与目标人群面对面宣传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降消项目”、出生缺陷防治、新生儿疾病筛查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了孕产妇保健、出生缺陷防治、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内容的咨询工作。累计举行大型宣传活动10次,下乡举办健康教育讲课20余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万余份,悬挂横幅20条,通过有效的健教活动,对整个妇幼卫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托幼机构管理。按照《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及《国家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对全县6所幼儿园的1532名幼儿全部进行了健康检查、营养评价、肝功和血色素化验;教职员工118人进行了健康检查。

       4.强化督导,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各级保健人员的工作水平。2013年,对全县乡镇卫生院妇幼卫生工作进行了4轮督导检查,乡对村督导累计85次。督导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核实数据、入户调查等形式,从项目组织、资金管理、健康教育、动员住院分娩、叶酸投服随访、产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危孕产妇筛查动态管理、畅通“绿色”急救通道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督查,督导过程中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现场指导,给予纠正。同时,对妇幼专干、村保健员所负责的乡、村孕情进行动态监控,加强对高危孕妇的动态管理和跟踪随访。针对产科出血、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等严重威胁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问题,我们结合“降消项目”、出生缺陷防治项目、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妇幼卫生重点工作,共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妇幼人员130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县、乡级妇幼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为95%。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妇幼保健院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能常规开展妇女儿童常见病的诊治,产科及妇科手术。在几批援疆专家的带领下,开展了新生儿呼吸机使用技术及新生儿液体疗法等新生儿重症治疗技术。可视无痛人流手术、导乐分娩、宫腹腔镜微创治疗手术、不孕症及宫血的治疗技术。引进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及腹泻疾病新疗法。

获奖情况:1998年,妇幼保健站获“国家级爱婴医院”、县级文明单位、县级科技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荣获地区级文明单位称号和地区妇幼卫生工作一等奖。2000年、2013年多次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单位”称号。 2000年被评为州级“卫生红旗单位”称号,先后获得自治州“安全文明单位”、“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州级先进工会”称号。2001年被自治区授予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单位,2003年、2010年两次荣获自治县“民族团结模范单位”称号。2009年、2011年获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2年7月获伊犁州直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连续七次评为州级“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初获得全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荣获自治县“道德模范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计划生育情况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计划生育办公室于1976年3月成立, 2006年10月更名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目前,全县共有计划生育专兼职工作人员288人。县人口计生委先后被评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精神文明单位,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卫生红旗单位。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计生委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国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不断丰富宣传载体和形式,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制作发放各类计划生育宣传品数十万份,刷写墙体宣传标语,设立户外永久性大型宣传牌、灯箱广告牌,建立各类人口文化大院、新家庭文化屋、人口学校等宣传阵地多形式的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所做工作主要有:

一是从1986年始,设置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开展以生殖健康咨询、上取环、人流术、避孕节育指导等为主的技术服务工作。依据《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相关规定,截止到2013年底,已立案调查历年政策外出生共计253起,其中已结案97起,共计征收社会抚养费81.04万元。

二是自2006年始,全县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象1197人次,发放奖励资金90.144万元;纳入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对象108人次,累计享受扶助资金18.59万元;纳入“国家少生快富”项目户5807户,累计发放项目资金1610.2万元;纳入“自治区少生快富”项目户3670户,累计发放项目资金819.03万元。34130人次享受边贫县特殊奖励金累计达3680.784万元;兑现城镇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34.2万元,惠及114人。2007年至2013年累计对1506名考生进行了教育加分条件资格确认,其中确认报考内初班652名、内地新疆高中班210名、区内高校644名。2万多个计划生育家庭累计享受自治县各种优惠资金百余万元。在各项利益导向政策的推动下,全县计划生育领证家庭已达14630户,领证率为41.11%,位居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前列。

三是自2009年起,先后完成了对坎乡、扎库齐、爱新舍里镇、扎格斯台四个乡镇服务站的阵地标准化建设,同年自治县创建为“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至2013年底,全县乡计生服务站共为群众累积提供各类技术服务50万余人次,发放妇科疾病药品10万余份,宣传品60万余份,健康咨询10余万人次。2012年,全面启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两年来共为3928对待孕夫妇提供了免费孕前检测,为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截止2013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计划生育领证家庭已达14630户,领证率为41.11%,人口出生率从18.05‰下降到15.76‰,位居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前列。锡伯族是一个包容、善于接受新生事物、跟上时代步伐的民族,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积极响应,一般锡伯族家庭都只生一个孩子,个别的生二个孩子后便领取独生(光荣证)子女证。

202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