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妇幼保健院的先进事迹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妇幼保健院被当地群众称为“白衣天使”。多年来,全院医护工作者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却代代相传。妇幼保健院针对下岗职工、残疾人和农村特困户,专门开设了扶贫病房,并实行医疗费减免,尤其是对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住院,后收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基本上都是医院先行垫付。对于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医院给予减免。
“感谢妇幼保健院、感谢蔡金兰副院长、感谢儿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是你们救了我的孩子”。这是患者敏忠辉为县妇保健院赠送锦旗时说的一番肺腑之言。敏忠辉一家是四川汶川地震后移民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他的妻子于2011年6月13日在县妇幼保健院早产分娩一男婴,出生时体重只有1900克,当时出现了危重症状。为此,县妇幼保健院立即组织实施了紧急抢救措施。经过援疆的专家蔡金兰的及时救治和儿科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这名早产儿转危为安。但看着孩子的病情一天天的好起来,父亲敏忠辉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他家由于经济困难,妻子的住院费都是借高利贷缴纳的,眼看就要办出院手续了,这医疗费用还差一大截。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县妇幼保健院领导得知他家的情况后,院党支部经过讨论后决定为他减免了部分住院费用,帮助他家渡过了难关。
2013年3月15日,妇幼保健院党团组织青年志愿者10人赶赴自治县社会福利院开展了关爱老人、奉献爱心慰问活动。活动中,志愿者将慰问品一一送到这些老人手中,同时开展了健康体检活动。在检查中发现有80%的老人不同程度血压都偏高,医护人员嘱咐他们平时要注意身体,按时吃药,并祝愿他们健康。志愿者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将服务延伸到老人床头,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自2010年到现在,县妇幼保健院共为家庭困难的患者减免医疗费用及人道主义补偿共计10万多元,受益群众3000多人次。
县妇幼保健院为加强医患沟通,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加强学习和教育,把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提高业务水平放在同样的位置,赢得患者和社会的信任,使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大力推行“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工作规范,加强培训教育,严格进行考核,转变医疗服务理念,建立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等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检查小组每个月深入到科室、病房进行检查走访,月底将检查结果汇总,在《医疗质量月报》上进行通报,并按绩效考核办法进行奖惩。
“服务好”是医疗卫生工作宗旨和作风的体现。医疗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温馨的服务。
县妇幼保健院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自活动开展以来,县妇幼保健院召开优质护理活动工作会3次,以妇科和儿科为重点,促使护士转变服务理念,由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使护士走进病房,从剪指甲、洗头、为患者送爱心餐等形式,主动为病人服务,改变护患关系。病区护士长对护理工作进行分组,建立组长负责制,对重症病人、一级护理病人进行评估,制定护理措施,并带头深入到病房开展基础护理工作。
县妇幼保健院要求广大医务人员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要细心、耐心和真心。县妇幼保健院长期实行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电话预约等服务,为群众和患者提供了方便、优质的服务。积极倡导服务文明用语,坚决杜绝服务禁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切实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
县妇幼保健院还实行公开透明服务,保障群众看病就医知情权。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为群众提供医疗机构科室布局、科室特色、专家信息和出诊时间、诊疗流程等医疗服务信息,方便群众就医选择。定期向社会公开医药费用信息,努力提高收费公开透明度,使群众看病就医明白消费。
每年三月,县妇幼保健院都会推出优惠体检活动,今年三月共完成优惠体检人数312人,优惠15600元。在开展体检活动中,医护人员积极发扬雷锋精神,主动为前来体检的人员登记、填卡,详细检查。安排导医,引导体检人员到指定科室检查,受到前来体检人员的好评。
“群众满意”是县妇幼保健院的最终目标,通过对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对住院和门诊病人现场调查等形式,关注患者感受,听取患者意见;对他们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积极落实整改,切实促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赢得患者满意。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参考,努力使患者满意率达到100%。 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县妇幼保健院先后与琼博乐乡索墩布拉克村、扎库齐牛录乡寨牛录村、扎格斯台乡扎格斯台村和海努克托布亚尕齐村的26户贫困户、困难党员和贫困学生结为对口帮扶单位。多年来,院领导一班人经常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带领医护人员深入山区贫困乡,挨家挨户的了解贫困群众的疾苦,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免费为他们送医送药、捐款捐物。与此同时,县妇幼保健院还为海努克托布亚尕齐村购买了一台电脑、打印机、两台32寸液晶电视和三套办公桌椅,投资10多万元改造了村委会700多平米的供暖设施,极大的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2013年开春之际,又为结对的贫困户送去4万元的春耕物资,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扎格斯台乡扎格斯台村农民张才,是该院领导班子成员在2011年开展“四同结穷亲”活动时结下的穷亲戚。一家老少5口居住在三间破旧的土屋里,全靠5亩口粮田维持生计。当年,张才的二儿子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去世。为给儿子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不得已,老人只能忍痛让在伊犁师范学院读书的孙女辍学。得知这一情况后,院领导立即来到他家,一边积极与乡政府协商,设法为老人维修房屋,一边拿出6600元钱交到张才老人的手中,叮咛老人一定要让孙女继续读书。捧着这笔凝聚着医护工者作爱心的捐款,老人激动的说:“我活了70多岁,有过几回感动,但今天却是我有生以来最感动的一天,如果没有察县妇幼保健院的帮助,我孙女就会辍学,那她的前途也就断送了,你们的恩情,我这辈子都无法报答啊。”
今年1月24日,县妇幼保健院在开展“走基层、察民情、解民忧、送温暖”活动中了解到,海努克托布亚尕齐村的结对子贫困户居麦拜出现胸闷、气短等病症,妻子沙尼亚前不久也因路滑摔伤了左腿,儿子患有贫血急需诊疗。第二天一大早,该院就派出救护车将一家三口从距县城50多公里的山脚下接到了县妇幼保健院免费为他们诊断病情。从当班医生接诊到血样化验再到X光透视,每个环节都做的一丝不苟、细致入微。检查结束后,医生根据检验报告免费为他们配送了药品。院领导还叮咛居麦拜夫妇要注意休息、按时吃药,并长期和院方保持联系,我们会一日既往、全心全意的为你们提供帮助。看完病以后,县妇幼保健院还为居麦拜一家购买了清油、面粉、羊肉和蔬菜等700多元的生活必需品,并派救护车将他们送回了家。
几年来,县妇幼保健院一直坚持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前后为结对子扶贫户共计捐款物折合人民币20多万元,在他们的资金和医疗技术的帮扶下,目前已有脱贫18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古丽沙拉是县妇幼保健院的儿科聘用护士,工作认真、作风扎实。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重度营养不良,造成了缺铁性贫血。由于经常出现头晕症状,医师要求她住院治疗。知道这一消息后,该院党支部立即向全医党员发出捐款倡议,在她住院当天,全院党员就为她捐款900多元,在党员们的带动下,全院干部职工共为古丽沙拉捐款2180元。当这些捐款送到古丽沙拉的手中时,她感动地连声说:“谢谢!谢谢!等我病好了以后,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大家对我的关爱。”
在该院领导与单位职工一对一谈心的过程中,当了解到某职工的母亲被确诊为肿瘤,目前在自治区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情况后,为了让该同志安心工作,该院以党支部和院委会的名义带头为其母亲捐款2000元。随后,全院职工也纷纷捐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共计为捐款5200多元,减轻了他家的经济负担,也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1998年,县妇幼保健院被联合国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称号,多次获得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称号,2001年被自治区授予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单位,2003年、2010年两次荣获自治县“民族团结模范单位”称号。2012年7月获得伊犁州直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3年4月获得县道德模范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八年被评为州级“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在妇幼保健院的荣誉栏里,挂满了象征着荣誉的牌匾和锦旗,而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项荣誉获得,都映照了该院全体医护工作者奋斗的足迹。在“箭乡”这方热土上,彰显了医护工作者的社会公德,察布查尔的父老乡亲,见证了“白衣天使”的高尚情怀。如今,“温情常伴,爱心恒久”的妇幼保健院文化理念,已经成为了全院干部职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它将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白衣天使”为建设幸福、和谐的察布查尔继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