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社会团体篇
>
锡索满文化促进会及主要活动(贺灵)(二)
锡索满文化促进会及主要活动(贺灵)(二)
发布时间:2023-04-16 21:18
617

二、兴办教育

锡索满文化促进会作为群众性文化团体,自成立伊始,便把主要精力放在兴办教育之上,掀起了民国年间在锡伯营办教育的每二次高潮。而且,本次教育高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即基本脱离旧教育制度和模式,引入了现代教育体制、模式和方法,在锡伯营(1938年底始先后改称河南设治局、河南县、苏木尔县和宁西县)初步形成了现代教育雏形。

伊犁锡索满文化促进会成立后,接着在察布查尔、霍城、巩留、尼勒克、伊宁县等锡伯、达斡尔、满族聚居区设立了数个分会。这些分会秉承伊犁文化促进会的旨意,首先开始抓各自所辖地区的民间教育。在察布查尔,县分会与县政府充分合作,先巩固八个牛录现有的小学教育,改革旧教育制度和模式,扩大教学规模和招生范围,向群众广泛宣传人人都有入学受教育的神圣权利,要求各家长把自己的子女都送进学校接受教育。县政府还增加对学校的投入,一两年之内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县分会还广泛团结文人志士,动员他们参与到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的行列。在霍城、巩留、尼勒克等地,各分会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创办会立学校,动员家长把子女送进学校,并在各分会之间交流办学经验,准备学会投入力量,制订科目,编写教材,培养师资,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办学高潮。当迪化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成立后,在锡伯族社会,办学力度更为加大,而且办学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例如,迪化总会领导纷纷向反帝会和省教育部门提出建议,要求新疆学院和迪化有关学校多招收锡伯族青年入学,并要求多派有志锡伯族青年到苏联留学。同时,还相继派人到察布查尔地区与当地政府一起,让已小学毕业的青年报考迪化的新疆学院、各中学和专科学校。并且施以行政命令强制不肯报考的青年报考。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到1939年底,已经有近百名青年在迪化各类学校求学。其中新疆学院有图奇春、国雪林、郭文林、赵德林、何全喜、清河、伊津太等人;省立师范学校有妥永寿、赵富庆、涂音伯、肖夫、关富昌、富保玉、富生光、吴继传、胜谦、希兰太、常河、关春生、阿吉昌灵、连善、香善、郭永昌、贺继忠、新保、恭乃春、关金太、吉成、王永善、贵成、吴松寿、何林等人;省立一中有忠新、胡寿昌、鄂永昌、佟金昌、涂常胜、阿吉荣昌、忠谦、荣林、沙陀、灵明、佟兴富、文茂苏、关通新、忠金太、王林秀等人;迪化女子学校有连芝、胜格尔、何叶尔、佩兰等人。另外,在警官学校、邮电学校等还有不少青年求学。同时,十几名品学兼优的青年继续被省政府派往苏联学习各类专业知识,使锡伯族文化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和各类专业知识的青年脱颖而出。他们在往后锡伯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此同时,为了改变众多中青年的文盲状况,由锡索满文化促进会牵头,在锡伯营各牛录还开展了各类扫盲活动,使许多一字不识的中青年得到文化补习,基本掌握了自己的文字。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总会及其各分会的动员和开导之下,许多青年女子冲破封建桎梏,有的去苏联留学,有的去迪化求学,而更多的则入本牛录或本县公立学校求学,这在锡伯族历史上是空前的。

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于1939年正式成立后,更是把筹备阶段讨论的有关发展本民族教育方面的问题形成决议,要求自上而下贯彻执行。例如,总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全会上,根据各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会议决议案,并由穆精阿和安崇文签字上呈省政府。该草案形成为十四项决议,其中决定,将河南县高等小学改为公办后,其经费要由县政府承担;对贫困学生,总会要予以资助;各县乡俱乐部要组织文艺秧歌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等。

在伊犁锡伯族聚居区,伊犁锡索满文化促进会及河南、巩留、巩哈(尼勒克)、霍城、伊宁等县分会成立之初,在各地兴办的均为小学教育,而并无初级中学教育机构。为此,伊犁锡索满文化促进会与各县分会经过讨论,决定进一步兴办初中教育,并形成决议呈报迪化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该总会又将其呈报新疆文化协会。1939年10月13日,该协会委员长沈雁冰等将此报告呈至盛世才:

为呈转事。案据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呈称:呈。为呈请事。案准伊犁锡索满区会函开,敬启者:查敝会奉令成立以来,对于发展文化事业积极提高,不遗余力。惟查锡、索两族是新疆十四弟兄中的两个,向有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乃至经济条件。在文化水准方面,过去因受了杨、金黑暗政府阻碍和摧残,才能争取民族文化更高的胜利是比较落后,在今日新政府以民族为形式,以六大政策为内容的民族文化政策之下,要把落后的民族文化提高到其他民族一样的水准。乃查伊犁区锡、索两个民族青年求学子弟,向以环境关系,对于国语文字相当薄弱。在初级肄业期间,研读各门课程完全用本族文字,逾三年后,方受其他文字,即有高级成程度时,对于政府政策尚不能彻底明了。此次河南、巩留、巩哈、索伦等县选送二十余名优秀的学生报考伊中,经当局测验,取录者不过四、五名。尚有迪化一中续招四班学生,锡索小学报名二十五名,经测验,结果一名未得收录。此点证明锡、索文化落后,教育薄弱,并有青年子弟间因本身文语薄弱关系,去到伊中俄文班肄业有之,此亦不得已之办法。似此情形,殊于政府提高固有文化水准和政治认识前途大有妨碍。敝会一再讨论,惟有根本解决以上困难,方足以取得文化上圆满之胜利。查伊中各族学生均有组织,有哈文班、蒙文班、俄文两班、维文六班、汉文三班等,教导得法,成绩甚佳,惟锡索班尚付阙。如敝会为了要把落后的文化提高到和其他民族一样的水平线上,只有请在伊中增设锡、索生一班,以资培植发育,然后才能得到文化伟大胜利。尤其在抗战建国新阶段上,为了造就各族的新干部,是则更有赖于文化建设之提高以及发展固有文化水准,加深其政治认识,才能巩固国防后方而争取抗战建国的最后胜利。敝会有见及此,是以函请总会查照,烦为咨请教育厅及文化协会准予在伊中增设锡、索学生一班,以资提高固有文化,而期克服过去诸种缺点之处,实为公便。此致。等因。准此,查伊区锡、索族民众约有一万余人,较之归化族、乌孜别克等族同胞均为超过。兹因伊区中学无锡文班之设立,以致锡、索族青年学生不能升学者,每年不乏其人。所请添设锡文班一节,似应照准,且伊区中学凡有锡族教员五、六人。教授自不感困难。事关提高文化,所请在伊中增设锡、索学生一班,是否有当,除代电并分呈外,理合备文呈请钧会鉴核俯准照办施行。谨呈。等情。据此,查所称伊区锡、索两族民众较多,而文化比较落后,为提高该两族文化水准,计请在伊中增设锡、索学生一班之处,理合备文呈请钧署、府

鉴核示遵施行。谨呈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省主席李(溶)。

省政府经过与省教育厅协商,发文同意了该项请求,自此,伊宁中学增设了一个锡伯文(实为满文)班。在数年中,该班培养了数十名初中人才,他们毕业后很多从事教育事业,为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贡献了力量。

在锡伯族民间自古就形成了捐助办学的优良传统。当河南县分会先后创办三所会办学校后,各牛录群众也是自愿捐款捐物资助学校正常运转。后来省政府与教育厅发出通知,各地要禁止向民众摊派教育费用或接受捐助。河南县分会会办学校经费大减,几乎出现“停课之虑”。面对如此景况,锡伯族群众和富裕阶层又纷纷要求自愿捐助,分会领导因有政府的明文规定,又不敢擅自接受捐助。为此,于1940年11月呈函迪化总会,迪化总会又将函件转呈主管的新疆文化协会。1940年11月26日,文化协会负责人沈雁冰、张忠实和臧谷峰为此向盛世才呈函请示“……为呈转事。案据锡索满文化总会呈称:呈。为转请事。案据职会伊犁河南分会呈称,河南分会有会立学校三处,因分会基金困难,该会立学校经费一部分由分会供给而外,以往旧例均系各该村民众分配担任之。兹查最近照政府禁止向民众捐款或滩<摊>派之通令,现该三校经费均由分会担任。但因分会基金无多,无法供给,此种情形不止减低文化教育发展之速度,而且有停课之虑。是否按旧例会立学校经费由群众担任,拟请总会核夺施遵。等情。据此,查该分会拟请之各项均属实在,以往该分会会立学校经费均依民众热烈自动担任之,并非出于摊派。可否依照旧例以维持会立学校之经费,呈请钧会鉴核批示施行。谨呈。等情。据此,查所称会立学校经费因基金无多无法供给,拟按照旧例由民众自动担任之处,是否可行,理合备文呈请钧府鉴核示遵施行。谨呈新疆边防督办兼省政府主席盛[世才]。”11月28日,盛世才将请示函批转省教育厅。12月7日,孟一鸣代表省教育厅复函省政府:“为呈复事。案奉钧府教字第七二七号令,据文化协会呈转锡索满文化总会呈据伊犁河南分会呈称:河南分会会立学校三处,因分会基金困难,该校经费一部分可否仍照旧例由民众自动担任一案,以凭饬遵。等因。奉此,查该河南分会因基金困难,所有会立学校三处经费除由该分会供给一部分外,其不敷之一部分开支,过去既系由民众自动担任,自非摊派可比。且各族文化会均系属民众文化团体,而基金亦系由民众自动所募集。该分会所请将会立学校三处经费仍照旧例由民众自动担负一节,系属以民众之资财办理民众之文化事业,核与禁止向民众捐款摊派之令尚无违背,似应予以照准,藉资补助。所拟是否有当,理合具文呈请钧府鉴核示遵。谨呈新疆省政府。”12月9日,省政府颁布“训令”,“准如拟办理”。至此,河南县会办学校办学经费问题得到解决。

三、主要活动

1940年初,在新疆锡伯族知识界涌现了一批思想活跃、敢求时代先的文人志士。他们中一些人视本民族自古使用的满文为旧文化的代表,提出废除满文而改用拉丁文的主张,并且用拉丁文编写出了《初级小学课本》。迪化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为此召开会议讨论,最后主张废除满文的意见占上风,因此形成决议呈报主管之新疆文化协会。1940年3月27日,沈雁冰、张仲实就此向省政府呈函请示,呈函中说:“为呈转事。案据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呈称:为呈赍事。窃查职会为发展以民族为形式,以六大政策为内容的民族文化,使锡、索、满三族落后的文化教育提高,能与其他各族站在一个水准线上,加速完成新疆的文化建设,极需将锡、索两族现用之满文废除,改用先进拉丁文字代替。因这种满文不止是学习困难,应用更感不便,所以满文对于发展文化教育是实有莫大的阻碍。职会为提高与发展适合环境与时代要求的文化,曾经长时期精密研究,决定将锡、索、满三族所用之满文改用拉丁文,目前编出初级课本,呈请钧会核准。等因一案到会。当即翻印三千余份,除分送教育厅及各文化会参考,理合检同原本备文呈赍鉴核参阅,并请分呈督省两署备案核阅。谨呈。附拉丁文初级小学课本三本。等情。据此,查职会对于此项拉丁化课本之意见,认为暂可作为试验之用。是否有当,除分呈外,理合检奉该课本备文呈请钧府鉴核示遵施行。谨呈省政府主席。附呈初级小学用拉丁文课本一本。随文。”4月3日,盛世才向新疆文化协会和省教育厅发出“代电”,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教育厅、文化协会均鉴:文化协会呈转锡索满文化总会请将该族等所用满文改用拉丁文初级小学课本一节,祈核示。等情。查此项拉丁文课本既经该会审查,认为可试用,应准照办。至该总会拟将满文废除改用拉丁文一节,核于政府提倡各民族固有文化之意旨不合,应毋庸议,仰各遵照。督办兼代主席职务盛(世才)。卯江。秘四印。”其中的推行拉丁文小学教材的方案,由于满文未被废除,也就未能推行而胎死腹中了。但是,上述方案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四、伊犁分会的活动

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全疆文化教育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民族文化促进会开展的文化教育及创办实业的范围也进一步拓展,业务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伊犁锡索满文化促进会各分会也适应形势,不断拓展各自的业务范围,并纷纷向伊犁区会提出各自的主张,要求其予以确认。1941年4月底,伊犁区总会为此召集所属各分会开会,讨论各分会提出的问题。4月30日,经过大会充分讨论,通过了《伊犁区锡索满文各分会支部第一次联系会议决议案》。从中可以了解当时各分会的各项主张、工作开展的情况、内部的矛盾和工作上的不足:

 讨论今后工作中心

1.文化教育方面:

河南多系教室不够或教员缺乏、经费不足的困难问题,议决于下:

1)第六支部所属会立学校之修建,由当地民众自动建修,其经费1/2由分会基金内筹出一部分帮助,并由各支部尽量帮助(通过)。

2)河南分会第二、五支部会立学校组织,适合为公程度,呈请政府为公(通过)。

3)因河南县分会基金薄弱,是否会立学校经费均由分会基金开支或按照旧例,决议应遵照政府指令会立学校经费照旧例由当地群众筹办。有特殊情形者,由分会基金酌量补助(通过)。

4)扩大推行新锡文,其研究材料及读物、文法课本全由总会编印,经费由分会负责,并提议锡、索族小学生因目前语言关系,第一、二年级将拉丁文定为主要之课门(通过)。

5)我锡、索、满三族在校之家境特别困难之学生,由区会负责调查清楚后,由文化会负责帮助其学费,以资家境困难学生不致失学(通过)。

6)集中各分会基金,创办对提高锡、索、满三族文化教育并于新新疆文化建设有益事业,决议伊宁建修锡索满三族俱乐部及购买电影机。

7)将安郭氏献给文化会地基以北空地一段亦需购买,以资扩大建修俱乐部外,并将文化会现住会址作为会址地点。(通过)

2.组织与联席方面

1)河南分会正、副委员长内一人为专任,以便加速度的推进文化工作。公推举郭增龄为专任副委员长(通过。)

2)河南分会监察委员长内应由各支部参加数人督催工作(通过。)

3)区会监察委员内有各分会参加数人,当场推举监察委员长为常德三,监察委员由<有>河南分会荣来、二善、伊克吉,苏屯分会孝林、白风琦(通过)。

4)支部应每年照章改选一次。(通过)

5)区会应购买车马,以便交通而资经常指导。各分会及支部决议,由苏屯分会帮助一匹马,由其他分会支部帮助一辆车(通过)。

6)区会委员长公务繁忙,经众查其属实,照准其假并选常务为(为常务)委员。

7)票选区正副委员长,结果前任副委员长关荣来被选为委员长。

3.基金方面

   1)河南县锡族所属草场,统为文化会。不分彼此,不分公私,一律收租,作发展文化之基金(通过)。

   2)河南分会扎依达克水田与哈族纠纷提案,决议在和平不违背民平政策原则下,由区会与分会会同县政府负责解决(通过)。

   3)巩哈与霍城所有未整理之公产(即草场、水田等),为文化会之提案决议,呈请政府予巩、霍锡、索、满三族公产草场、水田租一律为文化会。至于去岁由分会水田内拉户分他族者,文化会应收地价以重公产,充实发展文化之基金(通过)。

   4)苏屯分会地产纠纷提案,在和平条件下区会同该分会办理。

   5)河南分会为扩大生产、充实基金起见,拟定创办养猪业,提案决议由河南分会基金内提出一部分创办种猪业(通过)。

   6)河南分会为保障民众健康计,由基金内筹出一部分,并发动民众招股设立药房,决议先成立县街,后成立于三村。(通过)

   7)建修俱乐部、购买电影机之所需款项决议通过于下:

    巩哈分会全部基金内2/3帮助建修。

    霍城分会全部基金内1/2帮助建修。

    苏屯分会全部基金内1/4帮助建修。

    河南分会全部基金内1/2帮助建修。

   8)为迅速完成建修俱乐部工程起见,急需组织建修委员会。其组织人员名单经众推选如下:

   建修委员长二人—正委员长常德三,副委员长孝林。

   建修委员二十一人—关荣来、奇陈泰、班吉春、扎隆阿、元子玺、崇志、舒木屯、安崇志、元甫、永金、二善、多宗亭、荣昌、伊克吉、常玉亭、郭增龄、保捷齐、荣禄、常海凡、李荣贵。专任支薪委员二人—奇陈泰、元子玺。

   9)建修俱乐部,四月—阳历十月一日完成(通过)。

   10)区会经常组织宣传队下乡广泛宣传。提案决议区会尽可能组织下乡宣传与指导文化会工作外,并在暑期内返乡同学组织宣传队,广泛宣传(通过。)

每次宣传大纲应呈文交锡索满文化总会审查。

11)出版拉丁文书籍,由总会负责编印文法课本及其他刊物(通。过)

12)各支部经常费自酌办理(通过)。

13)苏屯分会派修教室三间,并利用仓房旧木料修小规模俱乐部,其所需款项由该分会基金内开支(通过)。

14)惠远锡族公产即领队公署、索族天福居,均由区会负责收回(通过)。

之后将决议案形成文字,呈报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当年7月3日,反帝会秘书长王宝乾将该决议案转呈盛世才。7月5日,盛世才将此批转省公安管理处予以调查核实。10月9日,省公安管理处处长李英奇将调查结果致呈盛世才。从中更加明确了当时伊犁锡索满文化促进会各分会的诸多情况。李英奇的呈函如下:

呈。为呈复事。案奉钧府秘教字第六三五号训令略开:以据反帝总会秘书长呈据锡索满文化总会呈资伊区各文化分会联席会议决议案及新选人员祈核示一案,饬本处查核呈夺。等因。奉此,当即令饬伊局彻查报夺去后。兹据该局呈复称:谨将奉令调查锡索满文化联席会议决议案各情形逐条列于下:

(一)河南分会决议学校经费及课程各节

查对于学费办法,多数民众很不满意。原因分会有基金,如县街民众公产,自由开支而账目不清,三年过程中未作报销。至于课程方面,老年人提议注重满文,青年人提议注重拉丁文及国语,各执一端,迄今尚未执行。

(二)该会修盖俱乐部及购买电影机一节

查修盖俱乐部及购电影机各款,由各分会基金内筹划,河南分会内抽出二分之一,苏屯分会内抽出四分之一,霍城分会、哈里苏分会一年内所收的草地租内抽出二分之一。民众对此问题有提议,以全数基金内作建修费,将来以为营业性质,苏屯有少数不满。复查锡、索、满民众多在河南居住,要在伊宁修建俱乐部似不相宜。可否令在河南建筑,于发展文化有益良多,同时在伊建筑系文化会少数负责人意见,似有藉端敛财之企图。

(三)安郭氏自愿献地给文化会一节

查安郭氏献地一处系空地,是其子安子瑛之意见。

(四)该地新选人员一节

查委员长关荣来现充中运汽车队附〈副〉,时常造谣,业经呈报有案,职局有其材料颇多,且既充汽车队附〈副〉,再兼办文化事宜,两者不暇兼顾,俱有废弛现象。监察委员常德三在武备学堂肄业,杨、金时代工作有年,头脑腐败,思想不正。余者尚无其他情形。

(五)区会购买马车由支部帮助款项各节

查联席会讨论时,系由苏屯分会马群挑马一匹,买车系由河南、苏屯分会帮助经费一百五十元,对于喂马草料问题系河南、苏屯由地租所收草料内供给。

(六)河南县锡族所属草场由文化会收租各节

查河南草场系由有牲畜、有势力者侵占去。近两年来,所有地亩草场正清丈归于文化会作基金。此事贫者均表示愿意,有牲畜者均不满意。

(七)河南、苏屯两处公产纠纷和平解决各节

查河南、苏屯分会公产,以前民众各自占据水草较好之地。自文化会成立以来,因无相当基金,拟收回文化会作为基金,以致发生纠纷,而现要无人反对,从此平息矣。

(八)巩哈与霍城公产处理一节

查巩哈、霍城过去地广人稀,蒙、哈民族迁移居住者日益增多,均皆纳租而耕。自从开县安插户民以后,该处旧有户民不敢收租,现存地亩草场予以和平方法征收之。

(九)河南分会设立药房一节

查河南设立药房是分会发动创办的,现在业已成立,备有数十种药材以供民需,由文化会基金开支。

(十)各分会帮助区会建修各节

查各分会基金是先公用之物,设有羊、马群,现归于文化会作为基金。河南分会有羊九百余只,有官地;苏屯分会有羊五百余只,马一百二十余匹,有官地和草场;巩哈分会均有地亩草场。

十一)关于惠远公产收回文化会一节

查惠远领队公署一处,业经呈请政府存案,其他如天福居、水车店等处,数年来均有租出字据,尚无纠纷。

以上各情理合具文呈报鉴核施行。等情。据此,查该局所查各节尚属实在,爰奉前因,理合备文呈请鉴核施行。谨呈新疆省政府兼主席盛(世才)。

10月17日,盛世才分别向省公安管理处、反帝会和伊犁行署发布“训令”,最后予以确认。

五、文学艺术创作活动

盛世才掌握新疆统治权不久,便通过政府法规将每年的四月十二日,即其发动政变、推翻金树仁政权而上台执政的这一天,定为新疆群众性节日,民间俗称“四一二节”。根据盛世才的旨意,由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倡导,在每年“四一二节”这一天,全疆城镇和农村都要举行群众性各类文化活动,其中各民族文化促进会的组织和领导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在锡伯族聚居区,每届该“节日”,各地分会纷纷组织学校学生、机关干部和群众,白天要各村镇搭建舞台,选定场地,举行各种文体活动,称“四一二会”,如演剧目、扭秧歌、射箭、摔跤、刁羊、拔河、赛马、学生团体操等,晚间要各地俱乐部继续进行文艺表演。有时还在各村镇之间进行文体比赛,分会还给比赛优秀者给予各种奖励。在迪化,每届此日,省政府在政府广场举行集会,往往由盛世才发表演说。此日,迪化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广泛动员和组织在迪化的锡伯族职员及大中专学生参加集会,并参加其他文体活动。

在盛世才统治时期(尤其是其统治前期),全疆各族知识界的文学艺术创作活动也比较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各民族文化促进会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在锡伯族聚居地区,各地分会经常组织文人、教师或学生搞文学艺术创作,目前流传的不少剧作、小说、诗歌、唱词、歌谣、散文等就是该阶段创作出来的。河南县分会还秉承省总会旨意,于1938年推荐郭基南、佟文旭、赵德忠、郭宝贵等具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到省政府政治干部训练班学习。1939年推荐赵伯年、伊车福、纳青额、何俊秀、佟德福、伯英额、禄春7人参加省干训班培训。1941年又推荐郭基南和赵德忠到迪化参加文化干部训练班。此外,迪化总会和各地分会,经常挤出有限的会费,刻印有关文学艺术作品,分发至各基层会员或各地学校,为活跃本民族文学艺术创作作出了贡献。

1936年冬天,在迪化任职的通宝、伊敏政等志士的倡议下,组织在新疆学院等院校学习的图奇春等近十名学生,准备创办《朝霞》杂志。接着购置油印机、刻字钢板、纸张等,并动员学生撰稿,决定每月出一期。当年底,第一期刊物出刊,定价一角,一部分销售收回成本,大部分赠送至锡伯族地区。1937年省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筹备会组成后,《朝霞》成为该会会刊。自第二期开始,该刊增加了汉文版。这样以来,给撰稿、翻译、刻字、改版、印制和发行等带来了诸多困难,加上省政府有关部门对刊物审查过严过繁,因此,月刊的计划很难实现,不得已变成不定期刊物(名义上决定改为季刊)。当通宝、伊敏政等发起人先后被盛世才逮捕入狱后,《朝霞》出到第六期便停刊。该刊的内容有时事新闻、小小说、译文、散文、诗歌、评论、剧作等,其中译文主要为苏俄文学艺术作品。为该刊付出劳动的有通宝、伊敏政、图奇春、忠金太、兴福、多隆阿、荣林、德清、佟金昌、富清昌、吉成、仲谦以及数名女学生。

《朝霞》作为民国末期锡伯族社会的重要文化产物,为新疆锡伯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一份功劳。

六、政治活动

锡索满文化促进会作为半官方的组织,又参与了一些政治活动。1946年9月1日,省联合政府公布选举法,成立了省选举事务所,钟棣华以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名义选入该所委员。1949年11月29日,时任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主任委员的中孚“就请给锡、索、满三族分配国大代表名额事”向省民政厅厅长兼国大代表选举事务所负责人王曾善致函,函中说:“查国大代表满族全国名额已经规定,而本省锡、索、满族世居边地,捍卫疆土,同有二百数拾年之历史。此次国大代表仅在内地省份配给,对本省三族未免向隅,应请本照宪法及本省施政纲领规定‘特别扶植边疆弱小及文化落后民族’原则下体察实际情形,将满族国大代表应分配名额伏祈鉴察,转请中央准予分配三名,并希见复为荷。”之后,总会全体会员又向省监察使署和省国大代表选举事务所发出联名信,要求增加三个民族的国大代表名额,并推荐锡伯族的中孚、达斡尔族的佟敏长、满族的刘德恩为三名候选人。经过多次呼吁,1947年底,省监察使署和省国大代表选举事务所最终同意增补上述三人为正式国大代表,并分别给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和三位候选人本人发出了正式通知书和有关审批文件。

1937年盛世才首次借所谓“阴谋暴动案”驱逐在疆联共党人,并开始逮捕许多各民族志士,至1939年,锡伯族志士穆精阿、广禄等被捕关押、没收财产,为此,1939年以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名义(会长关清廉牵头)起草“告状书“,将盛世才告至迪化地方法院检查处,要求归还所没收的被捕人员的财产。1947年,在迪化发生旨在反对三区、破坏和平条款的“二二五”流血事件之后,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呼应和平统一联合会的号召,由穆精阿等人带头签署发表了对时局的宣言。其中提出:彻底执行和平条款;立即实施施政纲领的各项建设任务;确保新疆领土的统一和完整;实行和平统一、民族团结的政治;要求政治统一化等,为新疆和平解放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1944年新疆三区革命爆发后,伊犁区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及其各地分会工作相继停顿。伊犁三区政府成立、局势稳定后,锡伯族文人志士在伊宁新成立了锡索满文化协会,取代了原锡索满文化促进会。但迪化的省锡索满文化促进总会一直没有停止其工作,只是因多数会员陆续返回伊犁而其工作受到削弱,直至新疆和平解放才正式解散。

202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