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杂居的黑龙江锡伯族,是黑龙江省十个世居民族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十多年来,高举爱国、团结的旗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不断开拓进取,日益兴旺发达。本文拟就黑龙江锡伯族“两会”运作轨迹作一综合概述。如有不当,请予斧正。
当今锡伯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两大地域。其中人口较多的省区(市)为辽宁、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北京。新疆伊犁的察布查尔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的县级地方;此外还有6个锡伯族乡镇。现在仅有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内的二万多同胞保持与使用主体民族的锡伯语言和文字,其他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锡伯族早已操汉语用汉文了。这是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锡伯族人长期散杂居于汉民族聚居的大环境中,经久融合,自然同化,民族特征在削弱,民族意识在淡薄所致。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国家民委党组《关于做好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报告》中指出:“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好坏,是关系到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充分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贯彻这一指示精神,唤起广大散杂居的少数民族爱国团结的民族进步意识,调动其共同富国,兴我中华的积极性,一些城市陆续创建民族联谊组织。我省是先组建了哈尔滨市锡伯族联谊会(简称锡联会),后成立了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简称锡研会)。经过
多年运作,我们体悟到“两会”作为民族研究与民族联谊的载体,它的创建与兴起,对本民族来说,具有一定的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分析我省“两会”的由来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84至1988年为组建哈市锡联会的准备阶段,其间连续五年举行五届“四·一八”西迁纪念大会;曾组织前往新疆、辽沈等地实地学习考察;积极筹备组建事宜,并于1988年底正式成立。二是1989年至1995年是锡联会工作比较活跃的大好时期,曾派团组二去新疆,三上辽宁,参加有关会议与学习考察,帮助齐齐哈尔等地建立锡联会,还编辑出版了《哈尔滨锡伯族》一书,向锡伯族西迁230周年献了礼。三是1996至2000年是在哈市锡联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扩大、充实、加强,单独成立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把锡伯族历史文化研究与现时经济研究纳入了日程,摆上了位置。使我省锡伯族研究工作上了新层次,进入新阶段。
我省“两会”是省市分设,两套人马,各行其职,优势互补。回顾“两会”运作轨迹,主要抓了如下工作:
第一、宣传教育导航。我们连续l7年举行纪念“四·一八”西迁节大型集会,每次活动都以爱国团结为主旋律,交流思想,融洽感情。通过讲话、讲演、图片展览、传单简介、文娱,活动、发售书刊、尽力宣传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精神,大造了团结为了稳定,稳定才能发展的舆论。
第二,观瞻国宝族珍。我们曾借去辽沈、新疆学习考察与在省内召开年会和文史研讨会之机,多次组织同胞到锡伯家庙、察布查尔大渠、嘎仙洞观瞻、考察。通过怀古烁今,引导与激发同胞们爱祖国、爱民族、爱故乡的民族感情。
第三,倡导学习取经。我们曾多次派团组去外地学习考察取经。特别是1984年去新疆参加锡伯族西迁220周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建县30周年庆典返省后,向省内锡伯同胞提出“远学新疆,近学辽宁”的口号,得到赞同并付诸于行动。我省还请过新疆、伊犁、察县与旅大、北京的同胞传经送宝,在交往中受益匪浅。
第四,研究成效显著。我们除协助省民族展览馆筹办“锡伯族展位”、编辑民族丛书《哈尔滨锡伯族》外,还于89、97、99年组织召开过三次锡伯族文化历史研讨会,其中有两次还邀请了辽宁、新疆、吉林、内蒙和北京的锡伯族专家、学者参加。省锡研会从1997年创办会刊起,已连续四年编发4期《锡伯族今昔》。
第五,办店费力伤神。我们办经济实体,走过的路是三步曲。第一步由于缺乏办店经验,加上经营管理不善,在付出一些学费后,不得不宣布倒闭;第二步重组重建后经销五金工具一段生意红火,联谊活动经费松动好几年,锡联会曾被选为哈市先进单位;第三步近几年因商情变化,卖方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小店濒临困境。
在多年实践中,怎么搞好“两会”工作,开创出新的局面,我们体会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依靠省市民委(局)的领导,才能方向明、路子正、不离谱、不跑偏。省市民委(局)除了要求我们学用邓小平伟大理论与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统一思想,规范行动,实行政治领导外,每当年会与大型活动,均有领导出席,可以说,逢会必请,有请必到,不仅领导亲临指导,而且都作即席讲话。民委(局)对少数民族高看一眼,特事特办,有关决策事前征求我们意见,有关会议通知我们参加。
为了主动争取民委(局)的领导,凡年度工作与大型群众性活动,无不事前请示事后报告。民委(局)领导曾说过,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支持你们工作是应该的。所以“两会”有个共识,认为民委(局)对民族工作确实是“列为重点,认识到位,重大活动,领导到位;经常过问,指导到位;拨款有度,支持到位。”以“石微书”展为例,齐齐哈尔锡伯同胞关柏春,经过多年刻苦钻研,首创在天然卵石上写微书成功。为布展与献礼,我们请示省委统战部与省民委,均表示大力支持。对此,省委副书记写了展览前言,一些省级老领导写了贺联,省民委资助了进京向国庆50周年献礼的费用。展后,作品已被国家民族博物馆珍藏。由此不难看出“有为才有位,关键在有为”。
第二,明确性质,牢记宗旨,才能帮忙不添乱,使“两会”工作有作为。“两会”章程都开宗明义地规定,一个是群众性的民族联谊组织,一个是社会性的学术研究组织。二者均为政府登记的合法的社会团体,归口于省市民委(局)领导与管理。鉴于它的性质是本民族自愿结合,自由民主选举产生的群众性、松散型的社团组织,其宗旨始终坚持了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依靠天然的民族感情,积极开展本民族的联谊活动和研究工作。
在改革开放、共振中华的今天,民族交往、访问、聚会、探望、观瞻、考察等联络友谊的活动必然增多,大都寓教其中,滋润心田。把民族的血脉疏通开,把散落的人心拢起来,以
加深故乡情,增进民族爱。在一定的意义上讲,这就是“铸民魂”,就是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精神,齐心协办地为祖国长治久安和更加美好的明天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经过几年的实际拉练,使我们体会到民族研究工作,首要的是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在具体运作中还要坚持民族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以现实研究为主;锡伯族研究与其它民族研究相结合,以锡伯族研究为主;省内锡伯族研究与省外锡伯族研究相结合,以省内锡伯族研究为主的原则。因而收到较好的效果’受到同胞们的好评。
第三,坚持爱国、团结这一永恒主题,才能旗帜鲜明地把“两会”工作搞上去。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谁也离不开谁。这是由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所决定的。祖国至上,爱国当先,历来是各族人民的传统美德。团结稳定求发展繁荣,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与坚实基础,早已成为历经沧桑的各族人民共同探索出来的伟大真理。是历史的必然,是现实的需要。作为少数民族,她自然有本民族的特性、意识、情感,更应有国家观念与大家风范,把深明大义,精诚团结做为闪光点,内印在心里,外表形象上。尤其是今天的锡伯族,被国内有关学者科学有据的按国际“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标准,测评为“高生活质量”,居55个少数民族之首。这是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晶。既值得骄傲自豪,但又不能小富即安,满足现状。“两会”经常提醒同胞,前有标兵汉族老大哥,后有追兵各少数民族兄弟。身在福中要知福,引水思源想党恩。
我们先人,为了保卫祖国西北边疆,曾于246年前,奉命西迁,背井离乡,扎根伊犁,屯垦戍边。这一悲壮的“万里长征”是民族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爱国主义的壮举,是先人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民族精神——凝聚人心,激励斗志,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显现,是把爱国爱民与为国为民的言与行统一起来的典范。这些是祖宗留给子孙后代的“表率效应”,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同胞们抚今追昔,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社会主义祖国,就没有锡伯族的今天。”
第四,办好《锡伯族今昔》,宣传教育群众,才能使“会刊”成为同胞侃古论今的益友。省锡研会成立后,为了通报锡伯族研究信息与动态,宣传省内外锡伯族研究新成果,交流锡伯族研究工作新经验,决定办了一个会刊——《锡伯族今昔》。从我们的实际出发,每年也只能编印一期,现已发行4期。会刊曾对锡伯族源流、族史、与满族的关系组织了专论;对锡伯族的发祥地、世居地、戍边地与多次迁徙史实进行了概述;组稿介绍了第一故乡——辽沈、西迁屯垦戍边地——察布查尔;双城市锡满联合乡镇——农丰;弘扬了古代锡伯族民族英雄图伯特和喀尔莽阿的功绩与精神;宣传了三大文物圣迹:鲜卑石室——嗄仙洞、锡伯家庙——太平寺、察布查尔大渠——图公祠。在当代锡伯族名人中,省内简介了中年企业家、市人大代表温安禄,向百岁进军的曲艺作家、农民诗人、书法家那志春;省外专访了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吉庆。会刊的可读性引起了同胞们的浓厚兴趣,称赞它是“两会”的喉舌与助手,说它协助“两会”起了一定的民族研究的参谋作用,宣传文史的渠道作用,爱国教育的园地作用,凝聚团结的纽带作用,交往联谊的桥梁作用,传播信息的媒体作用。
第五,强化“两会”自身建设,才能完成历史使命,不负同胞期望。“两会”是个松散型的群众性的社会团体,无职、无权、无钱。市锡联会与省锡研会先后成立,均有章可循,虽独立门户,但能分工合作,一会两用,互助互补。这就是说,锡联会也搞民族研究工作,锡研会也搞民族联谊事宜,只是工作范围与重点不同而已。所以“两会”主要领导多人一身担二职。如省锡研会长又是市锡联会名誉会长;市锡联会会长又是省锡研会顾问……现在“两会”主要成员构成是一二三线三结合,老中青三结合,在同胞中有一定的影响与威望。多数成员早己进入角色,在其位谋其政,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由于他们来自方方面面,职业不同,“两会”就注意发挥其优势与专长,“八仙过海”,谁能行风行风,谁能下雨下雨。
在五年一届的届中,需要调整补充新生力量,就基于平时发现与考查,把比较优秀的同胞增补为副会长、副秘书长、理事等。“两会”班子成员懂得,由于大家信任才被选进“两会”为同胞服务,便自觉放下架子,低位进入。“两会”就有这么一些“德称其位,才称其职”,不计报酬,心甘情愿地为本民族的事业做奉献的好同志。
再就是加强与同胞的联系。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我是从同胞中来的就是要到同胞中去,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这是群众路线,也是“两会”最基本的行之有效地工作方法。“两会”成员在自身建设中还注意遵章守纪,履行职责,讲学习,讲政治,讲民主,讲正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不论省民委还是市局都说对锡伯族“两会”信得过。
综上所述,简要归纳如下数语:
第一,日益成熟的“两会”。在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指引下,在省市民委(局)的关爱下,“两会”先后应运而生,这一新生事物正在成长壮大,其优越性日益显现出来。可谓“一事兴之,百代则之”。
第二,尽心竭力办“两会”。“两会”的共性是锡伯族人自愿组建的民间组织,是个群众性,松散型的社会团体,同胞们把她视为“锡伯族之家”,我们一定要维护她,把“两会”办好。
第三,发挥“两会”整体性。由于“两会”得人心,有信誉,颇受广大锡伯族同胞的赞许。为此,在民族联谊活动与民族研究工作上,要继续凝心聚力,发挥整体功能,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四,协调好民族关系。在“两会”组织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的今天,要以法治会、民主办会,积极协助政府疏理与调处好民族关系,以达到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共同兴我祖国之目的。
第五,要搞好组织建设。“两会”换届在即,关键在于选好人,接好班。要大胆挑选与使用跨世纪的中青年人才,让他们早上“两会”领导岗位磨练,必要时扶上马,送一程,使“两会”富有朝气,越办越好。
注:
①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简称锡研会;哈尔滨市锡伯族联谊会,简称锡联会。二会合称“两会”。
②十个世居民族为满、汉、回、朝、蒙、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锡伯、赫哲。
③民委指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局)指哈尔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于世春系黑龙江省锡研会会长、哈尔滨市锡联会名誉会长、黑龙江省政府参事。蔡纯生系黑龙江省锡研会顾问、哈尔滨市锡联会名誉会长、松花江林管局原党委书记,蔡铁志系黑龙江省锡研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市锡联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市政协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