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国以前的巩留县锡伯语言文字学会
1895年,受清政府伊犁将军派遣,伊犁锡伯营总管色普希贤受命率领满营部分官兵,进驻巩留开荒种粮,以供应伊犁地区官兵之口粮。次年又增兵扩大开发,见巩留气候温润、土地肥沃,为有充足水源,继而开挖巩留锡伯大渠,经过七年的艰辛奋斗,于1903年挖成了百米长的锡伯大渠。并且沿大渠开垦良田十几万亩。锡伯族进驻巩留县不仅开挖了锡伯大渠,同时也修筑完成了“大营盘城”和“小盘营城”。继而,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进驻巩留的1500左右锡伯族,已建设家院,安家交业。在这万古荒原、肥沃的土地上,挥洒辛勤的汗水,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锡伯族人民除劳动创业、吃饭穿衣之外,还需精神需求,考虑子孙后代的文化娱乐,继承先辈的文化遗产以求反展。锡伯族深知“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这一道理。于是在察布查尔锡伯语言学会的影响下,在伊宁市锡伯语言学会的引导下,巩留锡伯族渴求有人出来组织他们学文化、搞娱乐、主办节庆等事项。
20世纪40年代,伊犁、察布查尔等地相继成立了锡索满文化协会,由学会领导群众集资办学、组织秧歌队、过节庆活动。受其影响,巩留县当时有志之士们于1941年也成立学会,选富寿为会长,这是解放前成立的巩留县锡伯学会。
学会成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办教育。在学会的鼓励下,大营盘民众集资盖校舍,把大营盘小学生从“汉回学校”分离出来,自己办起了锡文“双语”小学。紧接着,小营盘民众也不甘落后,在德富等人的带动下群众集资在先锋二组办起了锡汉“双语”塔斯托别锡伯小学,1943年正式开学;第二件事,就是办夜校、扫文;第三件事,就是成立秧歌队,在冬闲节庆时间给广大群众表演,活跃锡伯农村文艺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第四件事,就是组织“4.18”庆祝、举办庙会,到塔斯托布关帝院搞集体活动等项娱乐。
锡伯语言学会成立当时巩留县锡伯族的主心骨。“三区革命”爆发以后,有些活动停顿下来。但庆祝“4.18”节日、上庙会等项活动没有停顿下来,一直坚持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二、新一届锡伯语言文字学会成立及其开展的主要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民众紧绷的心终放松下来。锡伯族群众庆祝自己传统节日的激情高涨起来,如群体过十五、正月十六、过抹黑节、五月五端午节、泼水节、过西迁节、过八月十五等等,有些节日群众可以自己过,但“4.18”必须有个组织机构才过得有秩序、有热情、有意义。根据群众的呼声, 1981年5月巩留县人大常委会专门下发文件,锡伯族干部职工在“4.18”放假一天的通知。根据广大锡伯族群众的热情需要,经全县锡伯族群众同意,于1984年3月,建国以后的第一届学会诞生了。关富林被选为第一届锡伯语言学会会长。付金城为副会长。韩富灵为秘书长,学会常务理事若干名。学会成立第一件事是恢复“大营盘”“小营盘”两所小学为锡伯小学。同时由县人大调关志亮为“大营盘”锡伯小学校长,调韩富灵为“小营盘”即塔斯托别锡伯小学校长。1986年9月,关富林、付金城、韩富灵等学会负责人参加了在伊宁市伊犁宾馆召开的、全国性“锡伯族历史、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学术研讨会”。学会成立后,先后锡伯语言学会组织办了三次大型“4.18”庆祝活动,第一次活动时县委伊宪甲书记到会祝贺。
三、第二届锡伯语言文字学会及其主要工作
巩留县第二届锡伯语言文字学会于1987年10月选举产生新的理事会。会长付金城;副会长关博文;秘书长韩富灵。常务理事若干名。本届学会换届后做了如下几件事:
第一件事:1988年,通过学会努力,塔斯托别乡政府给学会在先锋二组关帝庙周围划拨了40亩可耕地。学会领办了“土地使用证”,永久有效。从拿到土地使用证后开始,学会每年春季动员全县锡伯族干部群众义务植树。1989年至1991年连续三年义务植树,锡伯族群众热情很高,男女老少齐上阵。第一年县林业局捐助树苗3000棵。第二年县林业局捐2000棵,大营盘村农民金吉尔捐树苗1000棵。第三年除县政府捐树苗2000多棵以外,动员每一个锡伯族干部群众自带5棵。据学会统计,第一年参加植树人员321人,第二年305人,第三年372人(含塔斯托别锡伯小学学生)。三年共栽树近万棵,把植树面积扩大至70亩。这片生机盎然的地方被全县各民族群众亲切地称之为“锡伯林”。自此巩留县锡伯语言文字学会学会有了自己固定的活动场所,锡伯族民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已具有土地使用证的这么大的“锡伯林”,全国锡伯学会绝无仅有仅此一家。
第二件事:应邀参加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锡伯中学)成立40周年大庆。
第三件事:组织举办了四次大型“4.18”纪念活动,向群众宣传“4.18”历史,宣传锡伯族的“西迁”历程和锡伯族戍边屯垦懂得丰功伟绩,激励锡伯族民众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伟大“西迁”精神。
第四件事:邀请巩留县五套班子领导及县级机关单位领导参加座谈会,讲述锡伯族屯垦戍边、保卫祖国边疆的艰辛历程。通过多年举办锡伯族 “西迁”纪念活动,巩留县各级领导及其他各民族朋友对锡伯族有了新的认识。
四、第三届锡伯语言文字学会及其主要工作
1998年在县土地管理局会议室锡伯学会举行了改选,第三届锡伯语言文字学会理事会产生。会长韩富灵;秘书长关英杰;副会长关永东、关跃进、常务理事若干名。学会起草了章程(略)。本届学会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件事:新产生的学会理事会积极动员锡伯族干部群众集资2.1万资金,在“锡伯林”召集全县锡伯族群众大会,决定在关帝庙旧址上修一座八角亭和台阶。工程于2002年10月竣工。
第二件事:1999年“西迁”节之际,邀请察布查尔县文工团来巩留县人民广场表演节目,时任县委书记高江淮率县四套班子领导参加“西迁”节纪念活动。
五、第四届锡伯语言文字学会及其主要工作
2003年10月,在县司法局会议室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巩留县锡伯语言文字学会理事会。会长葛文忠;副会长关跃进、关永东;秘书长韩富灵;副秘书长关铁成。理事和常务理事若干名。本届学会主要做如下工作。
第一件事:2005年“西迁”节纪念活动。应邀参加乌鲁木齐锡伯语言学会25周年庆典活动。学会会长等人自费前往参加。
第二件事:2004年“西迁节”前夕,学会组织巩留县9名锡伯族干部群众,与伊宁市、察布查尔、霍城等地的43名代表组团赴东北沈阳参加240周年“西迁”节即锡伯家庙落成庆典,为此,时任伊犁地区代表团团长吉庆老先生委托韩富灵写下了《故土寻根记》一文。
第三件事:2004年,巩留锡伯语言文字学会邀请察县文工团、伊宁市锡伯学会、察县二乡老年锡伯学会等同胞近百人来参加巩留县纪念“西迁节”活动。当时活动在巩留县人民广场举办,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活动空前成功。
第四件事:2007年7月,克拉玛依锡伯语言学会闻知巩留县锡伯语言学会的名声,组团15人来巩留,与巩留县锡伯语言学会搞联谊活动。
六、第五届锡伯语言文字学会及其主要工作
2009年4月,在县老干局会议室,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巩留县锡伯语言文字学会理事会,会长关永东;副会长关跃进、葛文忠、关英萍、赵猛;秘书长韩富灵;副秘书长关铁成。理事和常务理事若干名。本届学会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件事:2004年底开始,在学会负责人的努力下,搜集整理了许多锡伯族“非遗”,2005年申报了四个项目,自治区有关部门 2006年7月27日下发《关于成立巩留县“西迁”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保护中心》的批复文件。2007年,学会在县人民广场展示“非遗”展览,有韩富灵同志“朱伦呼兰比”及苏彦同志展示“针灸疗法”,都申报了锡伯族 “非遗”项目。
第二件事:2007年9月29日,伊犁州宣传部、广电局下发《关于做好中央电视台中华民族栏目组拍摄电视纪录片“西迁”的通知》,巩留县委宣传部委托巩留县锡伯语言文字学会予以协助,学会有关人员陪同栏目组导演焦建成圆满完成了在巩留境内的拍摄任务。
第三件事:保护塔斯托别关帝庙历史遗迹和锡伯族墓地。巩留县锡伯族移居巩留已有一百一十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锡伯族亡者绝大多数都葬在塔斯托别关帝庙庙台周围。后来,关帝庙周围所有的高土台,被自治区文物局定为乌孙古墓。就在此时,塔斯托别的个别锡伯族人私心蒙眼,不顾本民族利益和名声,在“锡伯林”周围用推土机开垦种地,蚕食学会经营二十余年的锡伯林。更有甚者,个别曾经当过小队队长的人,和村委会负责人狼狈为奸,把庙台南北许多可以开荒的坡地贱卖,一时间“锡伯林”周围,推土机不分昼夜推地,还推出好多尸骨。为了保护“锡伯林’,为了保全巩留锡伯族的墓地,为了保护庙台四周的古墓文物,学会立即由秘书长起草申请书报送县文物局。县文物局及时派员进行落实处理。2007年3月13日,将锡伯林庙台周围465亩地划定为文物保护区,立碑界定,依法实施保护。之后,学会副会长关永东负责拉起了铁丝网。从此,巩留县锡伯族的墓地才得到彻底保护。
第四件事:2012年,巩留县人民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期间,学会知悉国家要扶持人口不足20万民族的较少民族优惠政策,学会立即组织由韩富灵和关英杰主笔,起草有关塔斯托别乡先锋锡伯族特色村寨、特色养殖等方面的方案及时送交县规划编制组,并纳入全县规划。2014年,项目实施后先锋二组锡伯族农民每户分得了价值2万元的扶持奶牛,团结五组锡伯族每户分得10只扶持羊。
第五件事:2011至2012年“西迁”节期间,巩留县锡伯语言文字学会应邀参加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西迁”旅游文化节活动。学会负责人关永东、葛文忠、韩富灵、关英杰、吴明政、关跃进、关铁成等赴察县参加了“卡伦”祭典、龙口祭典等纪念活动及文化演出。
七、第六届锡伯语言文字学会及其主要工作
2014年,根据章程规定,选举产生了巩留县第六届锡伯语言文字学会。会长关跃进;秘书长关铁成;副会长:赵猛。名誉会长、理事及常务理事若干名。本届学会已经或正在开展的主要工作。
第一件事:积极支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清朝新疆满文档案的翻译工作,协调支持巩留县参与翻译工作的三位老专家、韩富灵、关英杰、吴明政同志。
第二件事:2014年,成功举办了巩留锡伯族“西迁节”纪念活动。
以上,巩留县锡伯语言文字学会自成立以来,不忘使命,不负责任,不顾辛劳,不计名利,为巩留县的锡伯族同胞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集资办学,先后办起了“大营盘”锡伯小学和塔斯托别锡伯小学,在办学时间和“双语”教学方面,开创了巩留教育的先河,充分体现了锡伯民族崇高教育的传统美德。
2.学会从诞生的那天起,自觉地担起了组织本民族群众庆祝“西迁节”活动的重任。每次的庆典活动中学会投入大量心力、人力、财力,把活动搞即热烈又有秩序,使领导满意、来宾羡慕、本民族称心。
3.教育动员本民族群众送子女上学,学文化、遵纪守法,搞好民族团结,在巩留县“普六”和“普九”验收时,本民族的入学率均达到100%,由此可见,巩留锡伯族在文化教育,遵纪守法方面,已位居各民族前列历届学会都在“锡伯林”本民族自己的活动地点,组织全县本民族同胞义务植树。
4.通过学会的不懈努力,使巩留县塔斯托布庙台周围的465亩地作为文物保护区,以法律形式保护起来,使巩留锡伯人有了安定的墓地。
5.由巩留县锡伯语言学会配合,由专业人员整理挖掘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艰难的奔波、艰苦的努力,已成功申报项目,在巩留各民族“非遗”申报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6.学会重视本民族区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以增强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心。提高了本民族的知民度。
7.巩留县锡伯学会十分关心并积极参与本民族的重大事务,把本民族的兴旺发展做为己任,积极协助跟本民族前途影响力有关的事业,如翻译新疆满文档案、编撰《中国锡伯族百年实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