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回忆访谈篇
>
回忆锡伯族爱国主义战士松林巴尔(哈镇国)
回忆锡伯族爱国主义战士松林巴尔(哈镇国)
发布时间:2023-04-16 21:59
484

松林巴尔(又名郭松林)是在1945年9 月某日解放和丰(霍布克萨尔)的战斗中光荣牺牲的。我作为和他一起战斗过的亲密战友,有义务回顾烈士的生平事迹,并用自己拙劣的笔记录下来奉献给读者,留给后代。

  松林巴尔1915年出生在新疆伊宁(现在的伊宁市)的一个封建没落家庭。他爷爷是清朝派驻塔城地区的领队大臣,人称“扎安班”。他是伊宁人,因而在伊宁那哈尔其建造了当时的华丽房院,并从阿拉木图引进优良树苗,建造了全伊宁市数一数二的大苹果园。

  “扎安班”于清朝末年去世。松林巴尔的父亲外号“卡怕克少爷”,他不务正业,过几十年光景就把全部家产挥霍一空。家庭的不良影响,社会的腐败深深地教育了青少年时期的松林巴尔。当时新疆社会跟全国一样是一片黑暗,腐败的官吏对人民旌行残酷统治,他们把囚犯锁在木笼里游街,用绞刑、砍头等残酷刑罚滥杀无辜,草菅人命;赌场、妓院处处都是,赌棍们常常大打出手;官方赋税多如牛毛,伯克、乡约、毛拉、阿訇、喇嘛利用宗教和各种手段欺压剥削各族劳动人民。此外,他们还要受外来侵略势力的压迫和剥削,如沙俄、英、德、日等列强在新疆开办的形形色色的洋行、商务机关,横行霸道,明目张胆地盗窃和掠夺新疆人民的珍贵文物和大批的牲畜、土产等各种财物。同时这些列强还大肆挑拨民族团结,以图达到分裂祖国统一的罪恶目的。当时,新疆的教育事业也非常落后,大的县城虽有一两所公立学校,但是能够上学的多是乡约、富人、官吏的子弟,而劳动人民的子弟只能到本民族的寺院和私人办的家庭场所去接受从国外传播来的“泛伊斯兰”、“泛土尔其”思想毒素的教育,连不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也不例外地受其影响。

   松林巴尔如同全疆各族青年一样,就是在这样的黑暗社会中不断探索,追求进步,向往真理的。他经常说:“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我是本想多学知识的,可是封建家庭、腐败的社会像一座座大山挡住我的视野和前途,我只好埋头学习锡伯族的“阿乌主”“特意苏”(锡伯课本),除此之外别无其它东西可学了。再就是学习俄语(当时的有关外面的消息、新鲜事物都是从苏联传来的),为将来出国留学打基础”。松林巴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常常与锡伯族进步青年安志英、舒慕同、郭文明、向集中、顾希谦等人忘我学习汉文、俄文、维文并谈论追求真理,渴求知识的意愿。

   1933年,两面派盛世才为了巩固其骗得的政治权力,在国内和国际形势的逼迫下炮制出“反帝,亲苏,勤康,民平,和平,建设”为内容的六大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使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一定发展。各专区成立男女中学、师范等。各县的小学也有所增加,教学质量也有了提高。乌鲁木齐成立了新疆学院、蒙哈师范、干训班等,还委派各族知识青年到苏联留学。松林巴尔多年的愿望就在这一时期得到实现了。一九三六年他和赛福鼎、阿力莫夫、舒慕同、郭文明、何集中、安志英等一批各族青年被派到苏联的阿拉木图、塔什干等地留学。松林巴尔到苏联后除努力学俄语外,又如饥似渴地学习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他学完一期后又主动要求留下来学第二期。这期间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后的新气象,新变化,新生活深深吸引了他,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首次接受了马列主义的教育,思想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他初步懂得了人生的价值,懂得了作为一个青年应该怎样学习、工作、生活的道理。一九三九年松林巴尔从苏联回国,在塔城向我们各族青年介绍了在苏联的所见所闻,并用遗憾的口气说:“可惜学习时间太短了。只有学习才能求得知识,知识是取之不尽的宝藏,用之不完的财富。”他带回来很多书籍,其中有数、理、化,还有《共产党宣言》(当时马列主义著作是禁阅的)。他从国外回来本应给妻子带回一些礼物和用品,但他没有,他的箱子和提包里装的全是进步书籍和学习用具。可见他的学习热情和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心情何等迫切。

   1939年底,松林巴尔来乌鲁木齐,被分配到新疆学院任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并在军官学校给苏联专家和教官担任翻译。这样分配是有道理的,在苏联留学期间他的数、理、化成绩优秀,俄语发音很标准。新疆学院当时的教务主任是中共派来新疆工作的林基路同志,他发现松林巴尔性格屈强、忠厚、正派、寡言少语、工作认真负责,思想上要求进步,追求真理,又懂几种语言文字,便主动接近他,给他讲革命道理,说民族解放的根本在于推翻反动统治,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当前主要任务是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搞好新疆的教育事业,为建设新疆而努力工作等等。在林同志的诚恳帮助和指导下,他进步很快,工作认真负责。工作繁忙时往往很晚回家,在家里还要加班加点修改作业备第二天的课程。他一般都在午夜一两点后才休息。有时宵不合眼,瞌睡了就跑出去用冷水浸浸头,洗洗脸后仍然工作。他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赢得了同事和学生们的和尊敬。

他在生活上也很艰苦朴素,每天早饭是冷馒头和咸菜午带干粮到学校。穿着方面,他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上件旧棉衣,脚上蹬大马靴,终日繁忙于工作。他的两个孩收入微薄无法抚养而只好将一个送到塔城老家。就是在这情况下他也不计较个人得失,想尽一切办法完成林基路同给他的任务。他常常与锡伯族青年中敢说敢讲,思想进步声望的爱国主义者安志英、顾希谦、文德清等研究如何向族人民宣传抗日救国、反剥削反压迫的道理。在他们的细倡导下,全疆各地来乌鲁木齐学习的锡伯族青年学生、以市的锡伯族职员、工人等不分男女老少,每逢节假日都集锡索文化会,排练节目,学唱抗日歌曲。

安志英当时是省反帝会的副会长,他以反帝会的名誉组织了一个锡伯族进步青年组成的宣传队到伊宁、霍城、察布查尔、伊车嘎善等地宣传抗日。号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支援抗日。新疆锡伯人民以物力财力有力地支援了抗日。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激发了全疆各族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当时抗日的歌声处处响起。《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们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深深地激发了新疆各族人民抗日救国的斗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对苏发动突然袭击,攻占乌克兰逼近莫斯科,日本侵华战争蔓延到半个中国。这时两面派盛世才公开撕下伪装,大批逮捕和杀害以中共派来新疆工作的陈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为首的优秀共产党员和新疆各族人民中的爱国进步人士。锡伯族青年安志英、沙拉春、松林巴尔、文德清、顾希谦等被盛世才逮捕关押,给他们强加的所谓的罪名是赤党分子,宣传抗日,组织暴动。

松林巴尔被捕入狱后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受尽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酷刑,而他忠于自己的信念,忠于真理,表现了宁死不屈的革命气概。两年多的监狱生活使一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子变成了遍体鳞伤、瘦骨嶙峋的残人(安志英、顾希谦等被盛世才杀害)。松林巴尔是在吴忠信执政后出狱的,回到塔城家里休养了半年,身体有所恢复。他向我们揭露了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在监狱中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和爱国人士严刑逼供,用坐老虎凳、竹签予钉指甲等酷刑。所谓的犯人晕过去后,用凉水浇醒后继续用刑。松林巴尔指着满身伤痕,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反动派的罪行。他又说反动派的统治长不了了,杀害了这么多的无辜者,这笔账一定要清算。正如松林巴尔所说,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反国民党的三区(伊、塔、阿)革命在伊犁爆发后,四五年八月革命烈火燃烧到塔城乡村。塔城的各族人民自己出马、出人组织了一个(塔尔巴哈台)骑兵团,有力地加强了三区革命部队的力量。塔城的锡伯、达斡尔族人民也不甘落后,在松林巴尔和进步人士开英、努哈、阿列克等人的带领下骑着自己家的马组成了两个排的兵力(一个排由郭忠祥率领合并到锡伯连,两个班的兵力由哈镇国带领参加了×××骑兵旅,充实了该旅在战斗中伤亡的缺额。之后,我们便奔赴解放和丰、阿勒泰的征途)。松林巴尔这次又离开多年分居的妻子,谢绝了亲朋们的挽留,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到部队后根据他懂几种语言文字的特点,任命他担任民族骑兵旅侦察科长。他和侦察科的郭文明等同志为查明行军路线及和丰、布尔津、阿勒泰驻防敌军防御情况做出了一定贡献,赢得了骑兵旅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骑兵旅的领导对松林巴尔多次评价说:松林巴尔是有工作能力的好战士,信得过的好侦察干部。

1945年9月某日,骑兵旅顺利到达和丰后,根据和丰(霍布克赛尔)敌军防守特点及地形情况,布署各部队战斗任务时,让锡伯、达斡尔排担任了主攻部队的尖刀分队,任务是拔掉主攻方向上的敌人一,二号火力点后,配合主攻部队攻占和丰县。我排接受任务后在出发阵地等待战斗命令时,松林巴尔带一名叫玉春巴尔的警卫员(这人现在在塔城)到我排又一次给我们介绍了敌情和地形,他鼓励战士们一定要打好这一仗,为人民立功争取光荣。

 攻城战斗开始后,我排利用夜色在规定时间里摸到离敌人一号火力点三十多米时,狡猾的敌人突然发射几颗照明弹,全战场像白天一样亮了起来,我排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敌人用机枪、冲锋枪疯狂向我射击、并投手榴弹,迫使我们隐蔽在一个小坑里。照明弹一过的刹那间,我们向敌人火力点投去几颗手榴弹,利用爆炸的机会一跃而起冲上去,突破了敌人的阵地,攻占了和丰县。战斗中我排牺牲二人,受伤三人。这次战斗中全旅消灭敌人100多人,缴获武器200多件,弹药100多箱。战斗结束后,警卫员玉春巴尔向旅部汇报说:战斗进行时,松林巴尔拿着一支冲锋枪和几颗手榴弹带着他偷偷摸到距敌人二号火力点20—30米时,敌人发射的照明弹使他们完全暴露,遭到敌人的猛烈扫射。这时,松林巴尔丝毫没有迟疑,迅速向火力点投了一颗手榴弹后立即向前冲去,敌人又一次猛烈扫射,松林巴尔的头、胸部中了三颗子弹,光荣牺牲了。

战斗结束后旅长在作总结时说:松林巴尔对敌人有着强烈的仇恨,他曾几次要求亲自参加战斗,侦查敌情,我们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和工作需要而没有答应。可是他这次为了给部队扫清道路而毅然向敌人冲去,不幸光荣牺牲。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载入史册。

两点说明:

一、松林巴尔于一九二六年到塔城与我大姐(哈郁兰)结婚,从此我认识了他,除他到苏联学习的四年之外,我基本上和他在一起。他到乌鲁木齐工作时,家住锡索文化会,我当时在乌鲁木齐第一中学上学,每逢礼拜天和节假日我就和他们在一起。松林巴尔出狱后回塔城就住在我们家里。我是一九四五年在他的帮助下加入革命队伍的许多人中的一个。之后,我们又在一个旅里,因此我对松林巴尔的事迹了解得比较详细。松林巴尔光荣牺牲后,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他的回忆录。后来经过调查、了解我掌握了一些材料,但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中我的日记、笔记等全部被烧毁,于是我只好靠自己的记忆和有关同志如舒慕同、郭文明、开敏等人的帮助下写成了这篇回忆录。

二、松林巴尔的爱人来格(学名哈郁兰),婚后断断续续地跟他只过了几年的夫妻生活。松林巴尔婚后去苏联学习四年,回国后在乌鲁木齐相处两年后又被盛世才关押了两年多,出狱后在塔城他们一起过了将近一年,之后他又参军,不久在战场上光荣牺牲,这时来格仅三十岁。在他们分居的过程中以及在松林巴尔牺牲后,她带着三个孩子受苦守寡,做过缝纫工,当过保育员和炊事员。“文革”中她又失去了政府的抚恤金。她历经人生的坎坷与种种苦难,将三个孩子抚养长大。松林巴尔的一切成绩以及他最后成为革命烈士,都跟她的默默付出是分不开的。来格一向任劳任怨,辛勤劳动,为培养好烈士的后代她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她现年七十二岁,身体健康,在独山子和儿子郭福寿一起生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政府给她恢复了烈士家属抚恤金,老人家对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十分感激。

松林巴尔的儿子郭福寿,一九六四年新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独山子一所中学任教务主任,是共产党员。大女儿郭玉琴(已病故),二女儿郭翠琴兰州铁路学校毕业后在新疆大学图书馆工作。

1985年5月10日)

202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