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四月十八日,新疆的锡伯族人都会通过各种形式来纪念这个日子。因为在250余年前,一支四千余人的队伍从东北沈阳一路跋涉,到达西域伊犁戍边卫国。锡伯族人的西迁戍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不仅为中国的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西域伊犁的发展、为本族文化的传承、各民族的团结交融,贡献了重要力量。因此,锡伯族的西迁之举,于现代人来说,代表的是一种爱国为家、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具有巨大感染力的精神,应该为更多的人所感受到,了解到。
正是因为怀有这样的愿望,1984年5月20日,在众多老师、友人的帮助下,我组织了在西安求学的锡伯族青年举行了西迁节庆祝活动。活动非常成功,古都西安的锡伯族青年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先祖精神,无不感慨唏嘘。今天想来,举办这场活动的前前后后,都有诸多让人感怀难忘的事情。时隔三十年了,我希望能够通过记忆,将当年的盛况陈述于此,以为我们的锡伯族人共享。
1984年2月,我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西北五省高校管理干部培训班,在陕西师范大学接受培训。当我前去参加培训时,心里就萌生了愿望:我们的先辈万里西迁,吃了那么多苦,戍边卫国,自力更生,将国家委以的重任代代相传,这种西迁精神应该让更多的人所知道。
在我培训期间,正逢锡伯族西迁节。我在学习不太紧张时,就思忖着“是否能在古都西安举办一场锡伯族青年纪念西迁的活动”。
陕西与锡伯族青年一直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1942年,二十一岁的锡伯族青年关鹤岩,就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和工作,成长为陕西省音协主席。1951年,由锡伯中学校长何全喜、教师伊克津太,带领一批锡伯族男女知识青年,到内地求学,其中有45人进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就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就是西北政法学院的前身。当年的锡伯族学子,勤奋刻苦,艰苦朴素,他们为了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在1952年春节期伺,不乘火车,自愿徒步去华清池旅游,往返二百多公里。而我在西安培训的1984年,仅西安市就有39名锡伯族青年在各大专院校学习。
这里有举办锡伯族族青年纪念西迁活动的群众和历史基础。既然有了想法,我就准备试一试。我给新疆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佟玉泉大姐打电话,告诉了她我的想法,并请她帮忙寻找近年来全国各大报刊报道的有关锡伯族西迁的新闻资料。她一口就应承下来,并在电话里嘱咐我:“既然要搞这个活动,就好好搞。”不久,她找到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新疆日报等报纸报道西迁的内容,并剪辑复印了两大页寄给我。
举办这场活动,我们干训班的主任李钟善也帮了大忙。当我告诉他我想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锡伯族青年纪念西迁的活动时,他非常支持,并建议,可以找一找陕西省委书记,以得到更广泛层面的人力、物力支持。
于是,我找到了时任陕西省省委书记的马文瑞表达了心愿。他听后,当面问我:“你是锡伯族?”我回答:“是。”他非常感慨,说:“锡伯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200多年来,在保卫边疆,推动边疆发展建设上立下了大功。我们现在新疆的生产建设兵团就是满清锡伯族西迁屯垦戍边的延续啊。”他将陕西省统战部和民委的领导召集到办公室来,嘱咐他们,一定要支持我做好这件事情。
人们说,当你全力去做一件事情时,总是会有很多人来帮助你。这一说法,我在组织筹办这场活动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
其中一件事情,最能印证这一点。当时,我们制作了活动的横幅“隆重纪念锡伯族西迁220周年”,上面的汉字没有问题,但是锡伯文却没有人能写好。正在为难之际,察布查尔县县长郭建中在出差北京回新疆的途中,经过西安来看我。他的锡伯文写得很好,正好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为此,他还耽误了一天的行程。
5月20日当天,活动正式开始。
我们联络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财经学院、西安公路学院、西北轻工业学院以及陕西师范大学的共39名锡伯族学生,齐聚陕西师范大学,参加锡伯族西迁220周年的纪念活动。
那天的盛况,我记得格外清晰。正是新雨初晴,陕西师范大学校园里,鸟语花香,学子们三五成群。当日来参加活动的除了锡伯族青年学子,还有陕西省民委副主任安于吉、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肇民、顾问李期绵、校长陈立人,西北政法学院院长王陆原,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蒋炳煌等数十名各方来宾。
纪念会由西安铁路局机械筑路处副处长、锡伯族关永刚主待。我们向与会者人手一份发送了佟玉泉大姐提供的资料,以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锡伯族西迁的史实。同时,我也向大家系统介绍了西迁节的来历以及锡伯族的现状。
活动上,陕西省民委副主任安于吉说:“谁注意民族团结,党的团结,就是有党悟、有水平、有党性的表现。谁要损害这个团结,谁就要在政治上犯大错误!”而我们锡伯族,一向注重民族团结,这也是我们的西迁精神所蕴含的内容。
西安外语学院完党委书记张逊斌则向大家讲述了五十年代初期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工作时与锡伯族青年学员结下的深厚友谊。
教育干部进修班主任李钟善说,他有三个祝愿,一愿锡伯伯族同胞幸福、安乐;二愿锡伯族同胞在四化建设中取得更辉煌的成就;三愿锡伯族同胞在维护祖国各民族大团结中,继承光荣传统,继续作出新贡献。
他的祝愿,也是所有与会学子的心愿。
曾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献出二十三年青春的陕西高陵一中党支部书记李右谋老师也专程前来祝贺西迁节。陕西省音协主席、锡伯族关鹤岩还以长者身份,对正在各大专院校学习的锡伯族青年谆谆教导,勉励他们好好学习,为迎接新的挑战、为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统一祖国的大业、为振兴中华的大计,贡献出自已的聪明才智。
这是一场令人难忘的盛会。锡伯族青年们在长辈的祝福里载歌载舞。有人还题诗致辞:“今日盛会庆西迁,回忆历史道路艰。三十五年进步大,四化建设再贡献。”
当日的活动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师大校刊等都在头条作了比较详细的报道,陕西电视台也连续两天将实况摘要播出。西迁,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行动,它所系载的精神,是所有国人的骄傲。
活动结束后,全力协助我组织筹办这场活动的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赵光勇教授说:“既然反响这么好,我们不如干脆拍一个电视纪录片《锡伯族青年在陕西》吧!”说干就干。赵光勇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电教室主任许允贤教授以及我,我们三人利用了多个星期天拍摄下了在西安求学的锡伯族青年聚会探讨、畅游名胜古迹的画面,与5月20日的盛会剪辑在一起,制作成片,在新疆电视台、伊犁电视台和察布查尔县电视台进行了播出,为当年在西安举行的纪念西迁活动的盛会以及在西安求学的锡伯族青年保留住了珍贵的历史画面。
这些将成为我们永生的回忆,也是我们新一代的锡伯族人传承西迁精神的珍贵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