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98年1月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于2003年1月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我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曾经受到江泽民、胡锦涛、李鹏、吴邦国、朱镕基、温家宝、罗干、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曾与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等领导面对面交流,曾接受国内外媒体的采访。2005年3月8日,在全国十届三次人大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新疆代表团时,我在发言中提到:“200多年前,受清政府派遣3000多名锡伯官兵为维护边疆稳定,千里迢迢从东北西迁到新疆伊犁屯垦戍边。作为后代,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传统,坚决拥护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我还希望总书记能再到新疆,再到伊犁,看看我们家乡的变化。”我的发言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赞许。
当天,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了新疆代表团的各位代表和我,并与各族代表握手、合影留念。《人民日报》、《新疆日报》等刊发了图文报道,各大媒体也播发了我身穿锡伯族传统服饰与各族妇女代表一起合影、为大会增添靓丽色彩的图片。
2003年3月,在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接见新疆代表团的人大代表时与我亲切握手。2007年3月,我还做客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两会直播间,接受记者专访。我向记者提到:当前,农民、妇女、困难群众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突出,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覆盖面小、工作力度不够。建议尽快建立对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支持,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我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特殊作用,为察布查尔和锡伯族的发展竭尽全力。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新疆代表团讨论时,我在会上直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乃至全新疆因地方财政困难,在教育“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时,欠下巨额债务,地方财政无法偿还,沉重的债务包袱使学校无法继续发展情况。温总理当即表态,立即着手研究予以解决。不久国务院出台专门政策,全面化解新疆“两基”债务问题,仅察布查尔县就解决了1600余万元。
2004年,原本作为贫困县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并没有被上级列入新农合试点,我作为政府分管医疗卫生工作的副县长,利用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直接越级与高层对话,坦言贫困地区更应受到政策关怀,不久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被列入第一批试点,使全县农牧民在新疆提前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惠。
在任副县长期间,我坚持抢救锡伯族语言文字主张,经过多次奔走呼吁及全力组织实施,锡伯族语言文字教学及教材被列入察布查尔义务教育内容,极力向上级争取,并推动实施锡伯族传统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在国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工程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先后争取到国家级非遗保护中录项目4项,自治区级13项,自治州级33项。
两届人大代表的经历使我的个人能力素质有了更大的提高,也得到组织上的重用,从政府副县长到自治县十五届、十六届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的主任,使我更加感受到察布查尔县各族人民寄予我的厚望。2010年以来,县委提出强势推进文化旅游城建一体化发展战略,安排我统筹全县文化旅游工作。按照“文化铸魂、旅游扬名、城建塑形”的工作布局,确定了全力建设西部重要的“经典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旅游强县的发展目标,实现文化旅游城建一体发展、旅游富民。一是锡伯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以对历史、对民族、对子孙后代极端负责的高度政治自觉,下大力气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按照县委提出的“加紧抢救、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大力弘扬”的十六字方针,联合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全国锡伯人文资源,申报并启动国家级察布查尔锡伯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项目,开展对民俗文化、语言文字、贝伦舞、弓箭技艺、朱伦呼兰比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争取项目支持,实施了靖远寺维修、关帝庙、娘娘庙、卡伦、洪纳海麻扎等文物古迹修缮工程。建立满文锡伯文翻译中心,开展清代满文档案资料翻译工作,形成一批成果,培养一批人才。二是完善提升文化旅游规划。贯彻县委规划先行理念,组织开展《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察布查尔锡伯民俗文化旅游区(旅游名村)控制性详规》《锡伯民俗风情园改造提升展陈大纲》《努拉洪滑雪度假区总体规划》和《察布查尔县乡村旅游规划》的评审及立项。推动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了《察布查尔县城控制性详规》,作出建设锡伯古城的决定,批准县人民政府采取多种融资模式,为加速推进文化旅游城建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文化旅游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按照县委关于把文化旅游作为优先发展支柱产业的要求,通过争取国有项目、引进市场机制,整体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合理规划布局。西部以“万里西迁”为主题,以爱新舍里镇为重点,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项目和卡伦遗址,打造边境军事文化体验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部以孙扎齐牛录镇为重点,依托锡伯古城、万亩熏衣草基地、源圃园,打造民俗体验、文化观光、旅游休闲胜地。南部以琼博拉乡和加尕斯台乡为重点,依托白石峰景区、森林公园、努拉洪滑雪场,打造山区观光和休闲度假区。北部以绰霍尔乡为重点,依托清水湾景区、裸腹鲟基地,打造伊犁河湿地旅游休闲区。四是创作一批文化精品。以西迁250周年和建县60周年为契机,突出西迁主题,协调疆内外资源,积极打造电视剧、歌舞剧、交响乐等一批精品。目前由自治区音乐家协会主席努斯来提创作的交响乐已经完成,将于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中作为献礼作品进行公演。由国家剧院一级导演黄君兰女士领衔的歌舞剧已经完成序幕、第一场和第二场编排,与大连天歌公司合作拍摄电视剧《大西迁》正在进行当中。
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是我一生的殊荣,也使我倍加珍惜。认真履行好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每年在全国人代会上积极提出好的建议,把全县人民的心声带给党中央,把地方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反映上去,广泛联系国家有关部委和自治区有关部门,争取各类资金和项目,充分发挥自身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我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与其它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建议尽快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议案,被大会列为大会议案。并于2001年12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通过我的努力,还落实了一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一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被国家列入国家级贫困县;二是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项目被列入国家项目;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被列入国家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范围;三是都拉塔口岸经十余年建设,正式对第三国开放;锡伯族文化教材正式启用;四是教育“两免一补”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的建议被国家采纳。这些建议的得以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各项事业的发展。
我曾说过愿意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推荐给其它少数民族。我说:“我们锡伯族文化是怎么纳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面的?我说我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了,在不断的提这个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重视。然后,我再去跑文化部、国家民委等部门。跟他们沟通,向他们汇报情况,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我希望别的民族可以借鉴一些我的作法,去保护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现在,我还帮助俄罗斯族的代表,去文化部汇报情况,通过这种方式,让文化部了解,引起他们的重视。
“锡伯族全国人口有多少?”温家宝总理在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的这句问话,勾起了我的忧心——因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我作为锡伯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代会期间,每当重要的活动,我总是会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人们开玩笑地称我为“锡伯族的格格”。看着我的民族服装,温总理说:“辽宁已经很难看到你这个衣服了。”我说:“现在只有我们保存了锡伯族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其他地方都很难看到了。”
背景链接——关桂珍在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提出的代表议案有:《关于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的建议》(已实施)、《关于察布查尔对外开放的建议》(已对外开放)、《关于抢救保护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建议》(国家已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关于贫困地区实施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已实施)、《关于清理新疆教育“两基”达标欠款的建议》(已落实)、《关于把锡伯族纳入较少民族的建议》(已纳入)、《关于支持察布查尔县射箭运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拨付了500万修建4000平方米的射箭运动学校的教室、训练场地、宿舍等)、《关于提高新疆干部待遇的建议》等。
(关桂珍同志曾担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之后担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自治区党委第七届候补委员、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