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回忆访谈篇
>
锡伯语文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新疆日报记者对佟加·庆夫的专访(李庆勤)
锡伯语文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新疆日报记者对佟加·庆夫的专访(李庆勤)
发布时间:2023-04-16 22:18
450

近期,一份有关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传播的项目建议书正在伊犁师范学院热烈讨论着。这份有6项内容的建议书中,包含了锡伯族语言数字资源建设、察布查尔报网站建设与数字软件研发、察布查尔自治县锡伯语言文字环境建设等锡伯族语言化的资源保护与信息化建设等项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面临着严峻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拓展民族的发展道路,成为语言文字工作者们的一项重要任务。2014年5月31日,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原科研中心主任、伊犁师范学院中国锡伯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自治区非遗专家委员会委员佟加·庆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主要讲述内容如下。

一、通过现代化手段保护、传承和传播民族语文

语言文字不仅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而且它对民族文化的载体作用是毋庸置疑的。200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语言的定义做了新的拓展,提出语言不仅是交际思维的工具而且是知识系统信息系统,同时又是重要的国家资源。时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在接受《文汇报》专访时提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最为重要的载体与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离不开维护语言的多样性。
     一种文化想要发展传承,没有语言文字这一载体是不可能进行的,或者说是不能取得长远发展的。锡伯语言字也是这样。佟加·庆夫研究员说:“锡伯语文跟锡伯族文化是离不开的。没有锡伯语和锡伯文,锡伯族传统文化是保不住的,不可能用别的语言文字来替代,也不可能替代”这是一个民族工作者由衷的表达。“比如,锡伯族民歌的演唱,虽然是即兴创作和演唱,但唱词的首、腰、尾都要压韵,演唱时只有这三部分压韵才能唱出其味来,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锡伯民歌,如果翻译成其他语言来演唱,那种特有的韵味就没有了,就不是真正的锡伯民歌了这也是一种语言的魅力和精髓所在,它和汉语中的京剧,维吾尔语的十二木卡姆都是一个道理。
    “保护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应用,并且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使用群体”佟加·庆夫说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应用”,传统方式是不行的。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改变着整个世界,信息时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语言文字必须走现代化、信息化的路子。它是国家信息化建设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锡伯语言文字和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之必然需求。必须让锡伯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一进入信息化建设的行列,进入现代化的行列,不能掉队。
     让锡伯语进入信息化,不仅能拓展锡伯族语言文字应用面,提升其承载功能,提高传承能力,还能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把锡伯族的语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走出世居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在世界和我国满—通古斯诸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等领域都有着填补空白的价值和意义。然而,这项工作,外国人做不了,大公司也做不了。只有依靠锡伯族本民族的专家和计算机编程专家结合来完成。

二、从零开始任重道远

在保护和传承锡伯语字工作战线上,佟加·庆夫一直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从1988年开始,佟加·庆夫就一直奋斗在锡伯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第一线上。带着对锡伯族语言文字深厚的感情,离不开的情结,多年来始终坚守着这项事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目前,自治区语言文字主管部门已经初步建立起锡伯族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体系。锡伯语文规范化方面,制订出了锡伯语文的正音、正字规则,编纂出版了正字词典;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制定了信息交换处理用锡伯文、满文字符集的国际标准编码制定14项锡伯文满文点阵字型和TrueType白体、黑体的强制性国家标准2010年2014年分别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予以发。研发出了汉、锡伯语名词术语数据软件和锡伯文(满文)传媒出版技术的办公系统、排版系统应用软件,促使锡伯文图书、教材、报纸和广播电视等出版物和新闻媒体实现了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佟加·庆夫说:“锡伯语的使用范围小也罢,使用人群少也罢,但我们必须走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路子,现代化是锡伯语言文字必须实现的发展方向。
    别看,佟加·庆夫现在是一个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他连计算机是什么都不懂,还因此闹了笑话。为了学习计算机知识,佟加·庆夫到一个老乡开的培训班里学习,到了那,老乡把一个旧电脑全部拆开,什么是主机,什么是硬盘,什么是CPU,一个一个都告诉他,佟加·庆夫这才算入了门。
   “那个时候申请课题很不容易,没有人支持我。”佟加·庆夫几经周折找到了当时主管科技的自治区纳斯尔丁副主席。总算,·庆夫的课题在科技厅的帮助下立项,并被列入“火计划”。然而,课题费只有4万元。那时候的386、486电脑价格昂贵,佟加·庆夫买了两台电脑、一台打印机,钱就用完了。资金没有了,怎么办?佟加·庆夫开始到处拉赞助,从塔里木油田到自治区财政厅,只要能要到钱的地方,他都去。这个五万,那个十万,总算凑了30万,经过三年努力才把锡伯文在DOS系统的应用软件做了出来。这个软件被交给察布查尔报社使用废除该报延续40多年的活字铅印技术,使之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迎来了光与电的时代。新疆人民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也使用这个软件打字编辑排版,结束了长期以来手抄影印出版锡伯文图书的历史。

三、背负使命迎接挑战

20世纪DOS系统被WINDOWS视窗系统所替代,锡伯文软件也面临着升级的问题。2006年,经过许多内地专家的帮助,佟加·庆夫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万元的面上项目资助资金。他和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合作,用了三年时间,研发出了办公系统软件和排版系统软件2008年,这软件开始使用,他首先把价值25余万元的软件无尝捐给察布查锡伯自治县使用,解决了锡伯文《察布查尔报》的软件升级和县语委会、文体局、广电局、教育局等部门的锡伯文软件应用的瓶颈,继而他又主持研发了察布查尔电视台编辑系统的锡伯文软件,使该台的新闻频道能够随心所欲的编辑锡伯文新闻。在此期间,他又跟踪用户对软件的应用情况,将发现的技术问题汇总起来,反馈给研发单位,先后对新疆人民出版社、察布查尔报社等用户使用的锡伯文软件进行了三次升级,从而该套软件以其快捷、简便的功能,为用户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目前,察布查尔报社的编辑们只需要二三个小时便可排一份报纸。新疆人民出版社的锡伯文图书质量明显提高,出书速度也明显加快,并且实现了彩印出报。

锡伯文语信息化的路途中并没有固定的团队,一直以来都是有一个项目就成立一个项目组,佟加·庆夫便结合各方面资源组织编程人员,维吾尔族专家亚森·明编制输入法,华光公司编程人员负责编制排版程序和研制字库。编制锡伯文(满文)输入法时,佟加·庆夫往往是一个一个地向编程人员进行讲解和说明其输入规则和字符选择条件特别是研制锡伯文字体时就坐在电脑跟前,对研制人员进行指导,每一个字做完以后一个一个看。对字的长短、大小、圈点、字牙、勾、撇、直斜线等一个个地进行打印检验,满意就过,不满意就继续不断地修改。用他的话说,“每一个字都是这样折腾出来的。”
    目前,锡伯文察布查尔报面临两个技术实现问题。一是研发网络版报纸的问题,二是研发锡伯文数字软件的问题,包括采编系统和排版系统的数字化而这两个问题还涉及到全国唯一的锡伯文报纸能否使用信息化的领先技术,能否和全国其他报纸一起面向网络化报纸发展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还要做一个锡伯语的有声数据库,投资50。这是江苏省的一个援疆项目是自治区语委会的领导到北京开会的时候通过国家语委、教育部的搭桥跟江苏省语委发生横向联系确定的项目,准备两家合作建立锡伯语的有声数据库。这样做是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当代锡伯人的锡伯语使用状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做成有声数据库,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遗产,并此类语言研究提供活态语言资料。”佟加·庆夫说。
    虽然项目和资金遇到很大困难,但佟加·庆夫对于自己的技术水平很自信。他的计划是能尽快建立锡伯文网站,研发锡伯文采编系统、电子排版系统等数字软件。这样,就可以在网站上传输、发布锡伯文,可供网友浏览、下载和使用
     为给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学习使用锡伯文的活动提供更进一步的支持 2012年5月9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举办西迁节纪念活动期间,佟加·庆夫和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的徐志强董事长一起,将最新升级的100套、价值20万元的锡伯文软件免费赠送给察布查尔报社、县语委会和8所小学。佟加·庆夫说:“希望这个软件成为他们学习和使用锡伯文的得力助手,加能够快学习进度,提升学习质量

2014年8月5日,新疆日报记李庆勤采访)

 

 

202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