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简介:国文1949年出生,男,锡伯族,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堆齐牛录人。曾当过木匠、技术员、民办教师,后转为公办教师,当过宣传部副部长、镇党委书记、教育局长、政协副主席。他从当民办教师之始便与教育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也见证了自治县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采访地点: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政协会议室。
采访人:轩翠梅,县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科副科长
杨玲,县政协办公室秘书
口述人:国文,县政协原副主席
采访时间:2014年7月18日。
采访提纲拟定时间:2014年7月15日。
轩翠梅(以下简称轩):国副主席,今年是锡伯族西迁250周年也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建县60周年,意义十分重大。前期留意过您的简历,发现您以前还干过木匠和农业技术员,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与教育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国文(以下简称文):1969年知青下乡,当时我们抱定在农村扎根的想法,决心“滚一身泥巴,锤炼一颗红心”。当时,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在农村可以大有作为。为了大有作为,我们起早贪黑,什么活都干过,如木匠、农业技术员、割麦割稻、打场、浇水。生产队安排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冬天,我们还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各村、兵团演出,虽然苦,我们却以苦为乐,心里很充实。当时,我们不知道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只知道听毛主席的话,认为跟着共产党走没有错,扎根就扎根。我就跟农村姑娘成了家,至今我家属都在种地。由于我们在这场浩劫中接受的都是正面的教育,所以我们没有看出来文化革命的错,思想挺单纯,认为在农村接受锻炼是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心里很踏实。
我们是有文化的人,当时的农村很需要我们。1976年我是农业技术员、木匠,家庭生活挺殷实。但是,我听党的话,当了民办教师,月薪35元,远不如我干木匠挣得的钱多。但我觉得这是党的需要,心甘情愿去当一名人民教师。党没忘掉我们,1979年底我转为公办教师,还给我高调了一级工资,说我工作很积极。1981年调我到县一中工作,其实我才是个初中毕业生,却让我教高二年级三个班,当班主任,又是校团委副书记。1979年入党后,我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对得起组织的培养,教育好我的学生,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就是想多做些贡献。我先后参加了五期短期培训班,1979年参加地区在伊宁四中组织的培训,我豁然开朗,我急不可耐地想去进修。1982年到1984年我在辽宁大学进修中文,用两年时间基本学完了四年的课程。1985年到1987年,我在新疆教育学院进修本科,是新疆成人教育首届本科毕业学员。不断地学习,就是为了不断完善自我,掌握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1984年9月我担任县第一中学教导主任,一直到1991年调县委宣传部为止。在这七年之间,在我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县一中两次刷新了恢复高考后的高考纪录。1985年突破300分,1988年突破400分,这是锡伯族学生扔掉照顾分的开始。1996年到2001年组织上又安排我担任县教育局局长。1998年通过自治区“两基”验收,2000年通过自治区复验,被评为自治区及、伊犁地区“两基”工作先进县,走出了穷县办教育的成功之路。对于自己的奋斗,我无怨无悔。我感觉党给予了我无上的荣誉。1985年我荣获了自治区“园丁”一等奖,1988年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殊荣。我还当选过自治县人大代表和自治区人大代表,县委第八、第九、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县委九届、十届委员。受地区表彰奖励三次,县级表彰六次。可以说是教育工作改变了我的一生,成就了我的事业,让我的工作生活变得有意义,让我无愧于自己的一生,无愧于养育我的这一方热土。
轩:国副主席,我们注意到,您1991年离开了教育系统,担任了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和爱新舍里镇党委书记,以后担任了教育局局长,但您的注意力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对自治县的教育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为了自治县教育的长足发展,您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观点。您的想法和目的是什么?
文: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我们县的教育事业做大做强,为实现科技强县培养人才。
轩:具体的想法都哪些,达到您当时设想的初衷了吗?
文:大概在2000年左右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要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996年,组织上安排我担任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前面在金泉担任党委书。担任教育局局长后就一直在想,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教育系统干了这么多年,将来身后应该留下些什么。当时整天都在想,该干点什么。那时国家正好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8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自治县也制定了《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及《实施细则》,提出要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扎实有效,稳步推进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大概是在1998年10月自治县“两基”工作就通过了自治区人民政府验收。如何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成为当时县委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重点思考的问题。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出路;以改革精神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发展才是硬道理;调整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达到资源重组共享,实现一流办学效益,使教育极大地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需要,优化资源配置 发挥最佳效益就变成了全县教育的自觉行动。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要调整教育结构,形成三教统筹、农牧教结合的新格局,要同步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西部大开发培养合格建设者。于是,当时由主管县长带队,专门赴甘肃张掖学习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先进经验;把县教师进修学校和职业高中合并成立县成职教中心,同时以成职教中心带动各乡镇(场)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共同为西部大开发及农村奔小康服务。新的举措产生新的教育格局,察布查尔县人提出的与高校联手就地开办成人大专班成为了现实,师资班、技工班办得红红火火。良好的势头酝酿最新、最美、最好的事,教委、科委、科协合署办公,农广校、农机校合并县成职教中心联合办学,是察布查尔教育接踵而至的另一件喜事。我们当时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教育结构合理、发展思路新颖、实施办法稳妥,只是新鲜事物一个良好的开端。察布查尔人以科学的头脑,抓住了事物发展的关键,提出引进各学科尖子作为带头人,全面提高管理人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新课题,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新课题,以提高师资学历为突破口的知识更新提高计划已经启动。同时他们提出走出去,请进来的举措,优秀校长,教师将到内地挂职锻炼培训提高,引进的各学科带头人将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带出一大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二是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做到资源重组共享,遏制重复浪费。全县88所中小学经三年的努力压缩到67所,重点建设县城中小水学及乡中心校,吸纳城郊及农村适龄少年儿童集中县、乡学校接受良好教育。引入了激励竞争机制,择优录用、优胜劣汰,让有能力的教师向县城及中心校流动,让成绩平平的感觉到压力沉重,不学无术者惶惶不可终日。新的用人机制将会以强大的动力和压力促使大部分教师奋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同时大浪淘沙,会使折戟沉沙者永沉海底。
三是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最后归宿。民族教育如何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当前教育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有识之士认为汉语教学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民汉兼通”是民族学生“民汉兼通”的先声,应尽早实施,加紧进行,早见成效。同时,在汉语学校开办“双语实验班”,让一部分学生首先学好汉语及数理化,发挥榜样作用,带动全面发展。自治县教育将坚定不移地奉行这一主张,以迎接民族教育的春天。
四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首先要解决教育现代化问题。作为现代人就要用最好的设备武装自己。全面实施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普及电脑知识,开通远程教育,强化英语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截止目前,自治县已建议远程教育工作站3个,制作课间200课时,15所学校开始电脑教学,锡伯族中小学俄语教学已全面完成向英语教学转轨,汉语小学普遍开启英语。现代教育技术已投入资金100余元,自治县教育已拥有自动化办公系统、电视节目制作系统,远程教育工作站系统,积累了经验,培养造就了“明白人”。
五是精讲巧练,减负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负”是为民增效。自治县明确提出“减负”即增加老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各种有益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以此为指导思想,提出“精讲巧练,减负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命题。针对本县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教育发展比较滞后的实际,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举办校长培训班,把握了减负工作的精神实质,统一了思想和认识,并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减负”工作,成绩显著。
1996年,自治县开展了直汨罗学习素质教育,以汨罗的理论和经验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到2001年5月,全县79所学校涌现自治区级文明学校20所、文艺项目学校6所、田径项目学校6所、足球项目学校3所、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20所。学校环境优美,风情独特。学生前行情操高尚,文化知识扎实、体魄强健,热爱创新,勇于实践、特长得到长足发展,尤其学校间音体美教学质量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高。
六是扶优扶强、允许一部分学校先发展起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在县域范围内提出条件成熟的乡镇普及中等教育是西部大开发对教育的需要,势在必行。如何在本县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发展和普及中等教育?在师资较为充分,办学条件基本完善的今天,其难点在生均公用经费不足,于是提出扶优扶强、允许一部分学校先发展起来的命题是符合本县实际的。具体做法是将高职高学生在内的新生按规定的分数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学生,以自治区、地区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弥补经费不足、发展中等教育。同时,鼓励和引导学校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创收活动,以跟上时代节拍,补充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给学生创造城市学生的学习环境条件,走农村教育城市化道路,缩小城乡教育差别,让更多的农村学生考上大学,进一步深造,成为建设人才。
七是用足用活用好政策。超常发展、实现飞跃。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大发展。耽误了教育就延误了历史机遇,千载难逢,机不可失。要自力更生,重点投入,发展自己;同时要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教育部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国际组织捐款、对口扶贫计划、新疆内地班等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向西部教育倾斜的最好政策,是国家人财物资源在西部教育的重组。争取了就发展了,争取的多了就能实现超常发展,要做好“如何争取”这篇文章。殊不知,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轩:国副主席教育工作者经历占据了您职业生涯的一大多半,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您认为教育在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中应该做些什么?
文: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就是说事业成功,理想、信念不能动摇,同时还要用严格的制度和纪律的约束来保证事业的成功。新疆要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就教育工作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什么叫学校思想工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这是我们今天乃至今后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老师来说,全心全意热爱本职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是我们的神圣职责。铸造人的灵魂,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什么是灵魂,灵魂就是理想信念。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向各行各业输送理想崇高、信念坚定的合格人才。如果我们不坚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三观”“五史”等教育,任由学生随意吸收一些低级趣味的文化和极端宗教思想,甚至遭受“西化”“分化”的渗透,其后果不堪设想。前苏联解体,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个是经济没搞上去,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内严重腐败。西方国家把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寄托在我们第四、第五代人身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做不好,我们无以面对后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紧迫任务。
轩:国副主席,我发现您虽然在多个岗位工作过,但您最衷情的还是教育,特别是一中、三中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各族群众特别是学生家长对自治县发展的信心,您认为在这种形势下,最紧迫的工作是什么或者说当务之急是什么?
文:我个人的看法应该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中国梦,科技是关键之一,教育是基础,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21世纪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要加速发展,要在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自立自强,就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其根本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精良教师队伍。新世纪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原有的师范教育体系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素质;信息革命浪潮势不可挡,现有教师队伍如不率先实现信息化,就不可能驾驭新时代的讲台。所以,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整体提高教师素质,是当务之急。具体到新世纪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第一,教师要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第二,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适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第三,教师要有广博厚实的专业知识;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专业技能。精英教育体制向国民教育转化是国家教育观念的质的飞跃,它要求教师既要把学生当作学生,还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一个和教师有平等关系的公民。新世纪的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因为教育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责任,教师只有真正把教育看作体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而不是谋生的手段,他才能尽心尽力来培养好学生。因此说教育学生是教师生命的延续。教师的工作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扬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新世纪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那些对社会有高度责任心、有实践能力、勤奋工作、在不同岗位上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就是人才。不是教育选择学生,是教育适应学生、适合学生。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是同等重要的、光荣的、同样有价值的事情。新世纪,教师是知识的载体,却不是唯一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老师如不进一步学习就要落后于学生。所谓“学生相长”就说明了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关系,老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一起学习、思考、创新、实践。“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明教师的职业需要很高的道德修养。老师是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自加压力、勇于奉献,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学生就是老师的生命的延续、人生价值的实现。如果老师能够站在这样一个思想境界认识教育,就会热爱教育、献身学生,就会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新世纪充满机遇、充满挑战、充满希望。只要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把开启新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我国的基础教育就会跃上一个新台阶。现代教育技术所引发的教学资源、教学的时空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化绚丽多彩。教师如果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面缺乏信心和紧迫感,就会落伍,为新世纪所淘汰。江泽民同志就曾多次提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素质教育是鼓励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教师要具备关于吸收、加工、储存、应用信息能力,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拥有创新的能力。这样,教教学过程不一定拘泥于课堂,学生可以走出去,到乡村、工厂、到具有知识的地方去,自由地感受知识,掌握知识,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发现和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进一步引导学生善于感知、善于发现、善于实践兴趣。新世纪学校德育教育不只在一时一事而要贯穿始终、全程育人。确立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地位,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无论哪一门课,以德育人都要贯穿始终。因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不论他教哪门课,都会把理想、信念、做人准则、科学态度拼搏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润物细无声“。我们的老师应该在课堂上、一切育人场合上、与学生接触的每时每刻都要教会学生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有所作为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新世纪人民教师应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求知、创新、实践。这就需要不断地以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以优秀的品格完善自我、以博大精深的科学文化丰富自己、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率先垂范、以丰富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铸造学生灵魂,夯实学生基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这是新世纪对所有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就要牢记,需要做认真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