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回忆访谈篇
>
东西锡伯相聚松花江畔(葛丰交)
东西锡伯相聚松花江畔(葛丰交)
发布时间:2023-04-16 22:22
259

2012年8月8日,初秋的哈尔滨秋高气爽,风和日丽。这一天,我作为祖国最西部的新疆锡伯族中的一员,有幸与我国最东部黑龙江的几位锡伯族同胞,在哈尔滨市美丽的松花江畔短暂相聚,共进午餐,畅谈友情,相互交流,使我终生难以忘怀。

这天早晨,我参加由中央统战部举办的“新疆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政策培训班”,在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经过一周的学习培训和在黑龙江大庆、齐齐哈尔、五大连池、黑河等地近10天参观考察后,与中央统战部、黑龙江省统战部领导和30多位来自新疆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社科界、民族宗教界及文化艺术界的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锡伯、俄罗斯、壮族7个民族的同班各民族知识分子一同风尘仆仆抵达哈尔滨市,来到我魂牵梦萦的松花江畔,入住位于松花江畔的新凯莱戴斯大酒店。

漫步松花江畔,眼望滚滚东流的,回想几天来在黑龙江参观时的所见所闻,我不禁浮想联翩,百感交集。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山脉一带是我们锡伯族的祖先世代生活的地方,他们在这里世代过着放牧、打猎、捕鱼的生活经过几个世纪历史变迁,今天,我眼前的黑龙江大地,绿树如云,生机昂然,是无尽的秀美和丰饶,至今在这里还生活着10000多锡伯族同胞。在西迁248年后的初秋季节,我—— 一位西迁锡伯族的后裔,带着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重新踏入这片祖先曾生活过的黑土地,来到我向往已久故里,看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倍感亲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此时此刻,著名诗人贺敬之一首《回延安》中的一片断闪入我脑际(稍作改变)“胸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手抓黑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东北,双手搂住大兴安岭”。在紧张的学习参观和匆忙的行程中,我怀揣对故乡的眷恋,在五大连池入住的煜祥宾馆附近的树林里用手挖了故乡一把黑黑的土,小心地装在塑料袋里,带回宾馆,放在行李箱里。同时,在往黑河市的路途中,我又给在黑河市探亲休假的中央民族大学鄂伦春族吴教授打电话,请她在黑河市市郊的亲戚帮忙,给我准备一把黑河的土(因我们在黑河市的行程安排得很紧),9月7日中午待我们到达黑河市友谊宾馆时,吴教授手提两瓶黑土和黑河市的特产送给我,又邀请我参加在黑河市举办的鄂伦春族的一个活动,这使我十分感动。

在故乡黑龙江的几天参观考察中,我们一行30多人,在黑龙江统战部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先后到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齐齐哈尔市及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五大连池风景区、黑河、哈尔滨市经济开发区等地,参观考察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风土人情,与统战、民族宗教部门的领导进行了交流,受到他们的热情、友好的接待,使我们感受到东北各族干部、群众的友情和温暖。无论在中央统战部或黑龙江各地统战部门接待活动中,还是学员们所到之处,处处洋溢着十分热烈的气氛和兄弟般的情谊,新疆各族知识分子发挥能歌善舞的优势,或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度过了难忘的日日夜夜,给黑龙江各级统战部门的同志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参观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我们马不停蹄地快节奏乘车行进在一马平川的黑龙江大地上,映入我眼帘的是大片大片郁郁葱葱的玉米、高粱、大豆,一眼望不到边的湿地的芦苇荡,还有那一座座新盖的厂房,一排排新竖的井架和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故乡处处美如画,我们宛若在画中行,每天沉浸在无比欢乐、幸福之中。

8月8日参观团返回哈尔滨市,我跟领导和班长请假,未参加参观团到哈尔滨市市郊区参观考察的集体活动,怀着迫切见到故乡锡伯族同胞的渴望,中午12时如约来到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花苑街251号百事成酒店105包厢。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的几位锡伯族同胞,早已点好菜,等候在这里。见面、握手、互致问候,东、西两地锡伯族在松花江畔相聚,一见如故,亲切之感不言而喻。

开席前,开朗、直爽、快言快语的黑龙江省民委政法处处长、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副会长吴菲一一介绍了参加宴请的黑龙江省锡伯族同胞,他们是: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顾问、退休干部吴英敏、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哈尔滨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理事佟晓宇、哈尔滨市职业学校原副校长,私营企业总经理、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理事于中政(黑龙江省参事室终身参事、锡伯族老前辈于世春生先生之孙)等。我也简要地做了自我介绍,表达了渴望见到哈尔滨锡伯族同胞的心意。大约12时30分宴席开始,吴菲副会长首先举杯,代表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对我到黑龙江来表示欢迎,祝在哈尔滨期间顺意、愉快,并转达了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会长、黑龙江省民委(宗教局)人事处处长、博士何志鹏对我的问候,他因临时出差未能前来参加。接着吴英敏老先生、佟晓宇、于中政等先后一一给我敬酒,表示欢迎。随后,我也给他们一一回敬,对吴菲等族胞的接待深表谢意,并请他们转达我对黑龙江省锡伯族老前辈于世春生、蔡纯生等老人的问候。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96年8月,我和自治区教育厅教科所的付刚、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校长春晓光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锡伯族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对策研究》,在北京参加完“跨世纪少数民族教育学术研讨会”后到黑龙江省调研锡伯族教育情况时,受到蔡纯生等锡伯族老人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并亲自陪同我们到哈尔滨、双城市调查锡伯族教育的情况,使得我们课题调研任务圆满完成。尤其使我特别感动的是,我们离开哈尔滨的那天凌晨,蔡纯生等锡伯族老人手提着几塑料袋水果,赶到火车站为我们一行送行,那场景我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席间,东西两地锡伯族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了交流。吴菲副会长等简要介绍了黑龙江锡伯族及锡伯族研究会的情况。我也向他们介绍了新疆锡伯族及和新疆锡伯语言学会的情况及这次来黑龙江考察的见闻,同时,转达了新疆锡伯族语言学会会长郭向阳对他们的问候和欢迎他们到新疆去考察交流之意。

宴席在继续进行着。黑龙江省锡伯族同胞浓浓的情意,打动了我的心,也情不自禁地打开了我歌喉的闸门,借着酒劲,我演唱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四·一八、四·一八,从那个悲壮的时候,离别了我的故乡,来到那遥远的新疆,守边、屯垦,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美丽的东北”。 哈尔滨市锡伯族青年于中政也放开歌喉用锡伯语演唱了锡伯族歌曲。东西两地锡伯族同胞雄浑、悠扬的歌声,在松花江畔、在哈尔滨上空回荡,久久地回荡!

我要记住这个特殊而难忘的日子,2012年8月8日,东西两地锡伯族在松花江畔的聚会,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我由衷地感谢中央统战部举办新疆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培训班到黑龙江省参观考察时,给我创造了这样一个极为难得的宝贵团聚的机会把我们东西两地锡伯族连接在一起热心、周到的吴菲处长等黑龙江锡伯族同胞筹备聚会,为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所付出的辛劳感恩!

相见时难别亦难。近两个小时的相聚在欢歌笑语中很快就要结束了。浓情相聚,依依惜别。因下午我还要参加考察团的参观活动,中午两点时分,我起身与黑龙江锡伯族同胞一一握手告别,连连用锡伯族说道“巴尼哈,巴尼哈,巴尼哈!”于中政小弟在百忙中打迪把我送到新凯莱戴斯大酒店。分别时,我久久伫立在酒店门口,眼含热泪,挥手目送着高大魁梧的族胞小于渐渐离去,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这次相聚的时光虽然短暂,但黑龙江锡伯族同胞的浓浓情意,音容笑貌、带有浓浓东北口音的话语以及小于的歌声,将永存我记忆深处。8月9日上午11时,当我乘坐的哈尔滨至乌鲁木齐的班机升入蔚蓝色的天空,从高空俯瞰黑龙江大地,平整有序的阡陌桑田,疏淡有致缩小的乡镇,笔直闪亮远无尽头的公路……我的故乡—黑龙江仿佛是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我怀揣故土的一袋黑土,从飞机的舷窗俯瞰故乡的山水、森林、大地,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从心底里深情地呼唤,再见吧,黑龙江,再见吧,黑龙江锡伯族同胞 !                         

 (本文2012年9月25日写于乌鲁木齐)

                 

 

 

 

202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