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西迁图全线有40多个标有地名的点,每个点是经过还是休整以抑或是越冬,都有不同的标明,这背后都有大量史料的查阅。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是历史上有名的锡伯族西迁纪念日,那已是242年前的往事。但每年大连的锡伯族同胞都要在这一天过这个隆重的“西迁节”。几天前,记者在开发区见到了原大连民族学院副院长、大连市锡伯族学会会长关捷教授 ,他正为过节忙得不可开交。教授印刷品杂陈的桌子上,一张新绘制的地图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一、锡伯族西迁到底走的哪条路
锡伯族西迁是中国历史上保家卫国的一个壮举,是多民族的中华大家庭的一次爱国行动,这个题材的电视剧正在筹划拍摄。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因新疆边境兵员紧张,为保卫领土安全,调驻辽宁的数千名锡伯族官兵远赴新疆戍边。这支队伍连同家属有四千多人,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长征,抵达伊犁,从此定居在那里,直到今天。当时驻大连地区的锡伯族官兵及家属460多人西迁,约占总数的1/10。这在当时人口稀少的大连地区也是一个不小的惊动。那么,那次长征具体走的是什么路线呢?以前的记载比较笼统,关捷教授决心绘出一张更详尽的图来。
关捷教授生于沈阳苏家屯一个锡伯族人家,原姓瓜尔佳氏,他小时候听长辈讲到西迁的爱国壮举,就赶到热血沸腾。后来做学问了,他更开始潜心研究锡伯族史。他到中国历史档案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地编查资料,写了大量学术文章,也开始捋出西迁路线的详细脉络。
关捷教授说,乾隆朝军机处满文《议复档》中有“从塞外行走”的西迁路线指示,应该看出清政府已是希望西迁不要走关内人口稠密区沿途扰民,二是对这样一支武装力量还是存有一定戒心。(现蒙古国境内)这块几乎没有人烟的地区,其艰辛可想而知。
展开关捷教授用心血绘制出的西前图,可以看到全线有40多个标有地名的点,每个电视经过还是休整抑或是越冬,都有不同的标明,这背后都有大量史料的查阅。西迁队伍出盛京(沈阳)后,往西北走出彰武柳条边门,经通辽进入锡林郭勒大草原,再入现在的蒙古。首先经过的中前旗就是今天的蒙古第二大城市乔巴山。而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当时叫库伦,他们的路线上还有林彪最机的地方温都尔汗,那是叫车臣汉旗。西迁队伍由蒙古经阿勒泰地区走进新疆。最后向西南到达伊犁。
二、难得史料记录西迁隐引情
在关捷教授的大量史料储存中,有一些在200多年后的今天看到,很让人吃惊。有一篇为《宁古塔将军沙那海为商定希波任迁送地点事咨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文》,还有一篇讲到西迁途中伤亡情况,叫《宁古塔将军沙那海锡伯等在迁移途终死亡人口等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文》。还有一些是沿途各路负责人给朝廷的秦折,如《盛京将军舍图肯等侵锡伯官兵起程前往折》,由新疆方面的折,如《伊犁参赞大臣爱隆阿等侵锡伯官兵抵达及牲畜途中倒毙情形折》,有最后结果的折,叫《伊犁将军明瑞亲江锡伯官兵安置于伊利河南岸折》。这些这钟,有锡伯西迁途中的详报,足见清政府在时时关注着这次大迁徒。这些记录可以看到途中的艰难,从盛京带出的3036头牛,先后倒毙2596头。而锡伯人的顽强生命力也可见一斑,在一年多的长征里新生儿达350多人。
三、国内目前最为详尽的西迁图
关捷教授的锡伯西迁图最早的一份已在几年前被编入大连地方之中,但这几年他不断地研发现,又有了新的补充,今天看到的新图又比原先的更为准确,是目前国内看到的最为详尽的西迁图。他说,锡伯族虽然人口只有18万,是个小民族,但它在历史上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举家族艰难远徒,为我国新疆领土的完整建立了历史功勋,这种爱国精神在今天仍然能鼓舞我们后辈,西迁精神不仅仅是锡伯族的,也是中华民族的。
(本文原载2006年5月15日《大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