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勤(1897年-1973年)字精一。生于辽宁省复州城东大河沿村高家沙坨子一个锡伯族农民家庭,生前曾任复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政协复县副主席,旅大市第2、3、4届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第3届人大代表等职。是复县早期的革命者之一,也是复县境内一位影响较大的人物。
高士勤于1918年从复县县立中学毕业。在学校求学期间,他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民主思想和反帝意识。1922年,孙祥麟任县立第九小学校长,高士勤任正教员。此时,二人的关系极为密切,并开始苦心研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于1924年孙祥麟加入中国共产党。高士勤在孙的安排和指导下,在县第九小学和瓦房店铁路工人中宣传进步思想,逐渐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教育。1925年,孙祥麟和大连特别支部杨志云取得联系,并介绍了高士勤入党。“五卅”惨案发生后,孙、高二人在师生中宣传“五卅”工人运动情况,大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并多次召集上千人的大会,号召铁路工人罢工,发动县九小的师生罢课,同市民上街游行,以声援上海工人罢工,1926年2月,高士勤以瓦房店铁路工会的组织者身份和大连地下党负责人傅景阳、董秀峰一道到天津参加纪念“二七”大罢工3周年大会。会后,孙祥麟离开复县,复县的党组织只剩高士勤一名党员了。此时正处于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时期。1926年春夏间,高士勤经国民党员高子升、共产党员杨志云介绍,又加入了国民党。此时,瓦房店已建立了特别支部,高士勤任书记。1926年,他将校刊《儿童花园》改名《曙光》,以宣传革命、反帝反封建为宗旨。是年年末,校刊出版了第十五级学生《文字的纪念》一书。书中有一篇是学生李骏的《莫省长与民意》一文。文章直接抨击了奉天代省长莫德惠(财政厅长)就职时宣扬假民主的演说。文章指出:所谓民意是“政客民意”,同时提出要“将其打倒”。此书出版发行后,惊动了反动当局。教务公所所长王坤,以此书“语多荒谬,意义不良”为由,罗织罪状,将校长高士勤解职。此案还逐级上报至辽沈道尹佟兆元和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奉天省长张作霖的代理人莫德惠。辽沈道尹佟兆元以“校长教员等不知尽心教务,竟敢提倡邪说”为由,“即通令所属一体缉拿归案”。就在反动当局一体缉拿高士勤等人归案时,高士勤于1927年2月在大连地下党组织的保护下,到大连增智学校任教,改名高永宽。同年4月,担任了增智学校的党支部书记,继续从事革命活动。高士勤以增智学校为阵地,经常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开展活动。和他一起活动的还有共产党员孙广英、董秉峰等人。他们在大连地下党的领导下,油印出版了《大连人民》刊物,其内容主要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残酷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的罪恶事实。
1927年7月下旬,由于叛徒告密,大连地下党组织被敌人破坏,中共大连地委书记邓和皋被捕,接着敌人进行大搜捕。高士勤住在亲戚温学仕家(杨家乡吴沙村温家屯人,锡伯族),在大搜捕中高士勤被拘留受审。敌人让他同邓和皋对质,双方都佯装互不认识。敌人在查不到证据的情况下,将高士勤释放。高士勤在大连无法工作,返回原籍。高士勤回到老家后,被当地人告发,说他参加“赤化党”,于是县警察署责令永宁涧警察所查办,后经熟人疏通,他才免遭于难。此后,高士勤便呆在家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及日伪政府的严密封锁,使他再没有和党取得联系。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经他的老同志孙祥麟介绍,到人民政府工作。历任复县联合中学教务处长复、县人民政府教育科长、复县二中校长、副县长、政协副主席等职。1973年因病逝世。享年76岁。他的事迹被写进瓦店党史丛书之一《复州大地的曙光》。
高士勤是位人民的好公仆,廉政为民,两袖清风,不为个人谋私利,没有给自己的子孙在城里安排工作也没有在城里要一处公房,连一张单身照片都没有留下。(那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