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综述与历史篇
>
锡伯骑兵连纪实(吴连胜著 佟克力译)(上)
锡伯骑兵连纪实(吴连胜著 佟克力译)(上)
发布时间:2023-04-15 16:46
870

 译者按:《锡伯骑兵连纪实》锡伯文版于1988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吴连胜系当年骑兵连战士,参加过历次战斗。本纪实是其亲身经历,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为了保持资料的原始性,采取了直译形式,并订正了明显的差错,做了一些删节。

 我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革命斗争史,均为祖国的解放和统一做出了贡献。

 锡伯族是新疆的世居民族之一。本书所记载的是锡伯族人民的优秀子弟——锡伯族骑兵连官兵,为解放新疆,统一祖国,与各民族紧密团结,投身于三区革命并洒血疆场的英雄业迹。并以其勉励解放后出生的、在新中国红旗下成长的一代,让其牢记革命前辈艰苦奋斗、与国民党反动派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将国民党反动势力驱逐出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的革命斗争史。 

 一、乌云密布的日日夜夜

 1940年以来,盛世才反动独裁统治势力,对各族人民的剥削和压榨日益加深,导致各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在国际上,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突然入侵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反法西斯的艰苦战斗。1941年11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趁机派遣几百架战斗机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为此与英国结成联盟向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时,新疆的独裁统治者盛世才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苏联必败于德国,蒋介石抗日不会有好结果,于是撕去了过去伪装进步的面纱,彻底暴露了其反动面目,反苏反共,追随蒋介石。在新疆各地罗织同党,更加独裁统治,对各族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更加沉重。1942年8月,蒋介石派遣其夫人宋美龄和朱绍良同盛世才会晤。将盛世才拉拢过来,密谋称霸新疆。

 朱绍良等来到新疆后,国民党反动势力深入到各个阶层。1943年一个月间,先后重建国民党新疆省党部、行政公署党部、县党部等。此后,国民党的反动势力像天罗地网密布于整个新疆。为进一步加强对各族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新疆国民党当局会同盛世才颁布许多保全国民党反动势力,限制各族人民的各种规章制度。各族人民在各种苛捐杂税的盘剥下,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家破人亡,卖儿鬻女,四处逃散者不计其数。处在这种极端困苦下的人民群众,实在是忍无可忍。尤其是1943年3月间,国民党新疆省政府下令哈萨克等族牧民向新疆国民党军队捐军马一万匹。谁能忍受国民党的这种无限度的压迫和剥削呢?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深入发展。因而在苏联的支持下,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的反抗国民党的革命运动开始风起云涌。

 1944年8月,尼勒克(时称巩哈县)乌拉斯台山区的枪声,标志着哈萨克、维吾尔、塔塔尔等少数民族农牧民革命运动的开始。10月8日,由农牧民组成的游击队解放了巩哈县城。

 伊犁国民党城防驻军得知这一消息后,就以镇压“贼民暴动”为名,将大部分官兵开赴尼勒克。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趁伊宁空虚之机,率领西沙河一带的农牧民,于10月15日凌晨6时,分三路直攻伊宁市。他们利用游击战术,里应外合,一举攻下该城。胆战心惊的敌人分两路向艾林巴克和飞机场逃窜。伊犁行政长等率50余骑兵南渡伊犁河沿大道向西逃窜,过四牛录后再向北拐,再渡伊犁河到了新城(惠远)。艾林巴克的敌人处在被游击队的重重围困之下,粮断水缺,纷纷向游击队投降。逃到惠远城的伊犁行政长虽然大局已定,但仍负隅顽抗。他们从惠远城逃出,向南逃窜,三渡伊犁河,逃到察布查尔县境内之察布查尔托博之西,后又窜到察布查尔大渠以南的戈壁滩再东逃,企图通过特克斯冰达坂逃往南疆。他们逃到八牛录附近,被该牛录的杭宪保等人发现,他们立即拿起铁铣、斧头等埋状起来,等敌人走近时,大声喊“缴枪不杀!”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所吓,慌忙从衣兜里找出白手巾等物绑在枪管上高高举起,表示投降。杭宪保等将这些俘虏押送伊犁游击队司令部。

 1944年11月,各族游击队进驻伊宁市。后来,各路游击队会师后,力量更加强大起来。为此,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一筹莫展,深感头痛。虽然亲自下令镇守在艾林巴克的国民党的千余残兵败将坚守阵地,但是,三区革命军英勇顽强,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下跋山涉水,80余天内,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数次浴血奋战,游击队又先后占领了巩留、绥定等十个县,最后攻占了敌人防守严密的艾林巴克,至此,将整个伊犁地区从国民党手中夺回。

 1944年11月10日,各民族代表在伊宁市召开会议,成立了三区革命临时政府,宣布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反抗国民党反动势力。三区临时政府随后被命名为“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至1945年1月,游击队彻底清扫了国民党在伊犁地区城镇的统治势力 。临时政府为巩固胜利果实,同年4月8日,在游击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民族军。

 三区临时政府制定了分三路出击国民党反动势力的作战计划。1945年5月开始实施该计划。北线军队由达列力汗领导,6月占领布尔津,7月占领塔城,9月占领阿勒泰。中线由伊斯哈克别克领导,9月攻进精河、乌苏,并解放了这两个地方。之后驱军玛纳斯河边扎营。玛纳斯河两岸守大桥的国民党军队,接到上司的命令,放火焚烧了大桥。隔河对峙的局面自然形成。南线军队由阿巴索夫率领,由天山冰达坂南越至阿克苏,对阿克苏进行包围。同时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族人民的反国民党统治势力的斗争也取得了胜利。1945年10月三区临时政府开始与国民党新疆当局进行谈判。谈判双方斗争很激烈。对于改组省政府及调整军队的两项条款没有达成协议。为此张治中两次飞去重庆向蒋介石请示。三区代表也乘飞机回伊犁。最后过两个多月后,苏联驻乌鲁木齐领事叶谢也夫从中调解,双方代表才初步协商商定,于1946年元月双方代表就改组新疆省政府和省政府组织办法及一些重要施政纲领达成初步协议,签定了和平条款正文和附件一。

  二、组建锡伯骑兵连

 1944年底,三区临时政府为了取得民主平等的权力,担负起革命重任,组建了民族军。为响应临时政府要求各民族共同投入民族军的号召,宁西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前身)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召开了各牛录佐领、热心支持三区革命的知识分子及有威望的各界人士会议,商议组建锡伯骑兵连的事宜。会议上大家都认识到建立本民族骑兵连的意义,决议立即组建。之后从各牛录挑选出150名骑手,成立了锡伯骑兵连。选出那拉·巴彦图为连长,富察·兴善为副连长,四善为连翻译。决定根据各个牛录的人口及牲畜等情况抽掉人数和军马。会议上又决定:各牛录佐领回去后,召集民众召开民主协商会议,大力宣传成立锡伯骑兵连的重要性,即建立锡伯骑兵连后对保卫三区革命的胜利果实和社会治安所起的作用,并做到家喻户晓。

 1944年11月开始筹建锡伯骑兵连。听到组建锡伯骑兵连的消息,各牛录群众群情激奋。大家认为,建立锡伯骑兵连后,将享受民族平等的权力。决定一公布,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深受各种苛捐杂税、频繁苦役的锡伯族劳苦大众,纷纷携子带儿去报名参军。五牛录有个名叫常连的老头,家境贫寒,靠独子生活,听到建立锡伯骑兵连的消息后,立即去旗下档房为其儿子报名,无奈他儿子年纪小没被录取,但老人好言相求,硬要求儿子加入军队。办事人员多方相劝才让他回去。虽然他被劝回去了,但他几天几夜茶饭不思,难以入眠,便去动员已另立门户的弟弟寿林参军。寿林为其兄长的热情所感动,于是在兄长的陪同下去报了名。像这样鼓舞人心的感人事迹,每个牛录都出现过。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过了半个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宁西县各个牛录都筹足了马匹和人员,正式组建了独立锡伯骑兵连。

 三、在七牛录集训

 宁西县七牛录离伊犁河20余里。居民除锡伯族外还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汉等民族。从牛录朝北走2里即到通向伊宁市大道。这一地理环境大大方便了向伊宁市三区临时政府请示汇报工作。因而决定将新组建的锡伯骑兵连驻扎在七牛录。

七牛录的民众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到连部要求负担战士们的吃宿等费用。该连根据乡亲们的要求,将官兵安排在乡亲们家中,乡亲们将官兵视为贵宾,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每日早餐后,官兵们在南北大街上列队,连长巴彦图和副连长兴善天天前来指挥战士们操练。连部将骑兵连分为四个排,确定了连排负责人。连部主要负责人:

 连长巴彦图,三牛录人;副连长兴善,六牛录人;连翻译官四善,七牛录人;司务长富安台,八牛录人;司务长助理忠连,一牛录人;护兵兴春,一牛录人;护兵:萨冲阿,三牛录人;护兵萨尔,六牛录人;护兵巴鲁特,五牛录人;护兵琪敏,三牛录人;卫生员吴巴图,七牛录人;号兵萨富善,八牛录人;号兵盛保,八牛录人;号兵鸿保,八牛录人;炊事员英涛嘎达,三牛录人;联络员节琪,三牛录人。

 各排名单:

 一排排长英瑞,四牛录人;副排长吉额,一牛录人;机枪手初连,三牛录人;助理文谦,三牛录人;助理海保,七牛录人;士兵忠尔,一牛录人;士兵双富,八牛录人;士兵双金,一牛录人;士兵常富善,三牛录人;士兵达木占喜尔克,一牛录人;士兵 托永寿,三牛录人;士兵富子清,四牛录人;排长护兵文魁,四牛录人;士兵崔谦,二牛录人;士兵连寿,五牛录人;士兵金全保,四牛录人;士兵伊堪, 六牛录人;士兵金富善,六牛录人;士兵麻斯,六牛录人;士兵帕尔塔里,六牛录人;士兵 阿吉阿加吉,四牛录人;士兵文海,四牛录人;士兵杭阿尔常寿,四牛录人;士兵伯安班之子,四牛录人;士兵喀尔玛善,六牛录人;士兵吴连胜,五牛录人;士兵苏林,五牛录人;士兵来保,五牛录人;士兵 嫩德额,五牛录人;士兵苏景保,四牛录人;士兵喀拉拜,三牛录人;士兵丰保,七牛录人;士兵多尔丹毕,八牛录人。

 二排排长殷丹扎布,六牛录人;副排长灵富,四牛录人;机枪手帕尔塔里,二牛录人;助手郭瑞,六牛录人;士兵苏珍平, 四牛录人;士兵多新拜,三牛录人;士兵英寿,四牛录人;士兵开寿,五牛录人;士兵岳利,一牛录人;士兵那古尔,八牛录人;士兵成吉善,四牛录人;士兵文保,三牛录人;士兵苏春保, 五牛录人;士兵托英善,八牛录人;士兵郑利春,五牛录人;士兵鸿善,八牛录人;士兵富林保,八牛录人;士兵王文明二牛录人;士兵嫩登泰,五牛录人;士兵贺英,八牛录人;士兵巴亚春六牛录人;士兵额托金谦,六牛录人;士兵嘎尔图,三牛录人;士兵清保,八牛录人;士兵那格拜三牛录人;士兵兴巴图,四牛录人;士兵满皮善,四牛录人;士兵叶尔根保,二牛录人;士兵吴寨,六牛录人;士兵安巴阿加吉,四牛录人;士兵景喜富,三牛录人;士兵: 英连,五牛录人;士兵七一嘎达,三牛录人;士兵喀库,四牛录人。

 三排排长鄂国,一牛录人;副排长: 杭宪保,八牛录人;机枪手寿金保,七牛录人;助理: 阿克顿,五牛录人;士兵阿德吉(维吉善),七牛录人;士兵法力春,四牛录人;士兵双灵,三牛录人;士兵富尔建米托克,一牛录人;士兵忠保,四牛录人;

 士兵额尔金巴图,一牛录人;士兵灵春,一牛录人;士兵霍托,三牛录人;士兵柯新布,三牛录人;士兵阿毕连,一牛录人;士兵卦来(文光),三牛录人;士兵七十九,一牛录人;士兵喀尔塔西,七牛录人;士兵忠连保,四牛录人;士兵忠英(文杜),牛录人;士兵穆和林,四牛录人;士兵贵保,七牛录人;士兵图米善,六牛录人;士兵穆特善,五牛录人;士兵贺善,五牛录人;士兵韩常寿,五牛录人;士兵巴和尔,三牛录人;士兵吴节琪,三牛录人;士兵欢特,七牛录人;士兵嘎尔达拜,八牛录人;士兵绰伦巴图,二牛录人;士兵郑保,一牛录人;士兵吴尔恒额,四牛录人。

 四排排长:沙比善,八牛录人;副排长伊吉善,七牛录人;机枪手咯拉克,八牛录人;助手阿佳吉,三牛录人;士兵忠明,一牛录人;士兵丰喜春,五牛录人;士兵贺金谦,三牛录人;士兵八十一,五牛录人;士兵阿吉木建,四牛录人;士兵华连春,五牛录人;士兵京富,五牛录人;士兵希那(蒙古族),五牛录人;士兵托英善,五牛录人;士兵丰吉善,八牛录人;士兵常连,七牛录人;士兵托金保,一牛录人;士兵巴里善,六牛录人;士兵盛林,四牛录人;士兵呼尔哈米托克,三牛录人;士兵喀萨克,察布查尔托布人;士兵德克金保,一牛录人;士兵库木希拜,七牛录人;士兵:达常龄,一牛录人;士兵德庆,察布查尔托布人;士兵兴善霍托,七牛录人;士兵恭连,八牛录人;士兵扎庆海,八牛录人;士兵富昌,八牛录人;士兵班吉善,                  八牛录人;士兵希门泰二牛录人;士兵常吉善,五牛录人;士兵华连保,三牛录人;士兵元保,六牛录人。

 锡伯骑兵连官兵总人数为150名,算自愿跟随来的五牛录巴鲁特,总计151名。此外,五牛录开寿主管饲养马匹事务。各排轮流派出2名战士饲养战马。

 锡伯骑兵连正式成立后,每天定期训练骑兵的基本功。过一个多月后,三区临时政府将锡伯骑兵连编入三区民族军骑兵二团独立营,称锡伯骑兵二连。

 1945年2月,时值隆冬季节,白雪飞扬,雾霜弥漫。有一天早饭后,官兵们与往常一样去操场操练。中午时分,上级传来紧急通知,说从伊宁市来一位领导,要大家到大街上去欢迎。于是四个排的骑兵到街上列成一队,官兵们勒紧缰绳 ,翅首观望远处。只见前方来了一队人马,大家都向前望去,是巴彦图、兴善及几个护兵陪护一位官员走来。巴彦图来到队伍前说他是艾力罕·吐烈的秘书叫努尔别克,他带来了艾力罕·吐烈的指示,命令我们将150匹军马缴到伊宁市,时间不能拖到明天,战士们暂且回家,等待命令。说毕,他们将锡伯骑兵连从头到尾检阅了一遍,努尔别克连连点头,不停地称赞官兵们的坐骑。为此战士们个个开始无精打采。送走来人之后,官兵们一阵牢骚,倾吐心中的不满。但军令如山,无人敢推翻上面的决定。大约过了半小时,连部将所有马匹和骑手进行逐个登记,并将马尾剪齐,以防良马被替换。每10匹马由一人看管,共抽出15个人,在当日天黑之前将马送到了伊宁民族军司令部。

 战士们离开心爱的战马,个个经不住眼泪模糊。为此巴彦图、二善、常德善三人,伸冤的心情如焚。当天虽然已是三更半夜,但他们马不停蹄地来到伊宁民族军司令部,找到伊斯哈克伯克的秘书述说了战马被上缴的情况。秘书听汇报后非常生气,立即叫来努尔别克,批评他的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并下令归还所有被缴来的军马。努尔别克无奈将已送到伊宁市的150匹马,归还给巴彦图等人。巴彦图等人点清马匹,拂晓前赶回七牛录,战马回到了骑士们的身边,他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军事操练之中。

 四、安营一牛录

 巴彦图、兴善等领回了所有被上缴的战马,战士们的士气大振,进行操练、学习军事知识兴致更高了。但战士们吃住在老百姓家里,对操练等诸方面产生了许多不便;另一方面上前线作战在即,应抓紧时间进行军事训练,加强提高连队的军事素质。为此,经连长、排长、班长会议,决定到一牛录安营扎寨。抽出十几个人去备营房,筹措粮草。经半个月的筹备后,连部下令奔赴一牛录驻扎。接到命令后,战士们向七牛录的百姓一一告别。他们在七牛录生活了一个多月,与群众结下了鱼水之情,军民们依依不舍。

 1945年3月10日前后,骑兵连迁到了一牛录驻扎。新营房设在一牛录大沟边的俱乐部。一牛录是坐落在乌孙山下的边远村镇。牛录前面流淌着“金泉”水。自从锡伯营组建后,一牛录即成为祖国边疆的屏障。官兵落脚的俱乐部北边是个大操场,战士们进行操练、骑射很方便,因而连部选中了此处。

 骑兵连迁到一牛录后,开始了正规军队的生活。每天早餐后由一个排到操场去进行操练。连富、兴善等人以前曾当过兵,对训练骑兵有一套规范。他们每天都身临现场,教授从马背上如何射击,如何贴在马背上隐蔽,如何跨越沟坎、跳越路障等高难技巧,没有过半个月,所有的骑兵都掌握了这些高难度技法。有几位小战士参军前从没有骑过马,但在训练过程中轻伤不下操练场,克服重重困难,没有出现掉队现象。

 俱乐部前面沿着大街盖有几个房间,连部就设在此处,巴彦图、兴善等在此办公。连长巴彦图是三牛录人,其家距连部只有里许地,但他平时从不私自回家。空闲休息时间经常去战士们的宿舍问寒问暖,或者下厨房查看,了解情况,有什么问题经常出主意想办法。偶尔回家马上又返回。对那些过分依恋家乡的战士们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连长的眷属三天两头端着可口的饭菜来看望连长,但连长从不自个儿享用,而是经常叫来哨兵和勤务兵一起就餐。连长的眷属还常到战士们的宿舍, 给战士们缝补衣裳。当时连长有个女儿十三四岁,经常到连部玩耍,小名叫安巴萨罕吉,这姑娘脾气温和,言语少,讲礼貌,尊重人,大家都很喜欢她。

 五、奔赴精河前线

 骑兵连在一牛录操练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的军事训练,使战士们的军事技能提高了很多。受命奔赴前线的那天,炊事员常米善、英涛嘎达等一夜没有休息,天一亮就把饭菜都准备好了。早餐后,战士们骑上战马,一排一排列好队迎着曙光,启程奔赴前线。

 连长巴彦图,紧紧勒着缰绳对战士们说:“今天我们要离开养育我们的故乡及父老兄弟姐妹们,在红旗的指引下,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要去精河上战场……”做了简要的动员报告后,战士们的士气很高,呼声震天动地,响彻整个牛录的上空。

 连队出了三牛录的城门,田野里一片春意昂然,蔚蓝色的天空中不断传来小鸟的欢歌声。中午时分队伍到了四牛录,得到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父老乡亲们的热情欢迎。到傍晚来到五牛录,等候在城北门的乡亲们,亲切地向他们招手致意,问寒问暖,他们向连长提出今晚就在五牛录宿营,明早再赶路。但连长向他们说明了军事任务的紧急性,对他们的热情挽留表示感谢。战士们喝完乡亲们端来的热茶又继续赶路,不久来到了六牛录。常德善等县官吏亲自来到队伍面前,将战士们领到俱乐部,准备了二十多桌饭菜,代表六牛录的乡亲们向战士们问候饯行。还给战士们演出了歌舞节目。官兵们向乡亲们告别时个个热泪盈眶,深深感受到民族的情谊。

 太阳西斜时,队伍来到伊宁市郊外的片吉玛村,早已在这里等候的民族军派来的人员,为官兵们腾出房间,让战士们尽早休息。4月底的片吉玛村就像花的海洋,处处都盛开着花。苹果花、杏花的清香,随着阵阵的春风扑面而来,花丛中各种鸟类叽叽喳喳欢声歌唱,蜂、蝶也展翅飞舞似乎在热情欢迎这些贵宾。片吉玛村,维吾尔族居民居多,除了务农外兼搞园艺,各家各户都有果园。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兄弟们,连队在该村驻扎期间常前来问寒问暧,处处关心我们。锡伯骑兵连在片吉玛村住了五天。期间,锡伯骑兵连的亲属们不断前来探望。亲属们为了看到自己的亲人,不顾路途遥远和劳累,来到片吉玛村直到骑兵连起程后才返回察布查尔。5月初的一天,战士们吃过早餐,整装待发,巴彦图、兴善等两位连长及一位向导来到战士们面前,巴彦图向战士们宣布,今天我们从片吉玛出发到博尔博村麻扎,从那里越过博尔博村达坂到阿恰尔口,从此直趋永集湖。我们已在这里休整了五天,最后又见到了一次父老乡亲们的面,要大家今后有什么事多通信联系。连长讲完后战士们在向导的指引下启程行进。一小时后来到了北山脚下的干河子。然后朝西沿着北山顺着干河子行军。河滩上的石块比人头还大,在马蹄下不断发出敲击声,火花四射,河滩上冲积成的沙丘不少,这给行军带来了许多障碍,更感觉到路途遥远。干河子沿岸没有适合宿营之处,故一直行军,直到天亮才到达博尔博村麻扎。卸驮、喂马,战士们才得以歇脚。

 博尔博村麻扎是沿着安恰尔口下来的山水所冲击成的小村庄。这里居住着30来户维吾尔族农民。人口稀少,商业不发达,村里没有饭店,只有一家卖茶、盐之类的小杂货铺。因地处山脚下,往远望去无边无际,时值5月初大地换上了新装,随着春风绿浪翻滚。在这里住宿了一天,准备好给养,按时开饭。启程前,因路途遥远,每人发了两个煮鸡蛋。第二天从博尔博村出发,朝北向安恰尔口进军。涉水爬山,踏着坎坷的小路,到了中午才到达安恰尔口。在这里烧茶、烤馕、喂马之后继续行军,向前走没多久便来到了山里。山里树木丛生,无法行走,只好用手拔开树枝后朝前行走,小溪里的水哗哗而流,溪边时有野兔出没。红日西斜,霞光照红了大松树旁哈萨克牧民的毡房。骑兵们在哈萨克族的阿乌勒住了一宿。

 第二天天一亮,炊事员们便准备好了早餐,用餐后战士们又继续行军。行军两个小时,越过林子,更感觉到了春意。队伍在一处平地休息了半个小时,这时八牛录有个叫那古尔的战友,到草丛中捡了几棵像大葱的野菜就和饼子一起吃,对此没有人说什么。但大家正准备上马时,那古尔突然从马背上摔下来, 见他双眼紧闭,口吐白沫,昏了过去。这时阿依夏姆医生前来,问清病情以后服了两片药。那古尔慢慢苏醒过来,说如何摔下马的他也不清楚。过了半小时后那古尔恢复过来,骑着马跟上了队伍。阿依夏姆医生说,那是野葱,有毒,那古尔是轻微中毒,如果中毒很深会没有命的。以后大家都要注意,不要轻意食野菜。骑兵连中有个七牛录叫巴图的,精通维吾尔语,他将医生的吩咐翻译给了大家。太阳落下以前队伍来到了博尔博村达坂。连队在这里卸鞍喂马,准备夜晚越过达坂。

 战士们休息四个小时后,在向导的指引下开始上达坂。达坂路途险要,路面很窄,宽不过一米,150名骑兵一个挨着一个行走,黑夜里又伸手不见五指,朝山沟望去,只听见哗哗的流水声,黑古隆东不见任何东西。朝天望去只有星星在闪烁。有些年轻的战友吓得勒紧缰绳,心扑扑直跳。这样行走了许久,渐渐看见山水的景色。走不久,过达坂来到了安恰尔北口。回头望去,只见脚下是长着茂密树木的深山沟,这才紧张的心情稍稍安静了下来。在这里休息半天后,又开始向永集湖行军。

 

 

2023年0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