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综述与历史篇
>
1864—1871年间伊犁农民暴动的回忆(佟玉泉 译)(二)
1864—1871年间伊犁农民暴动的回忆(佟玉泉 译)(二)
发布时间:2023-04-15 17:03
467

 第四章  巴彦岱的陷落。满汉锡索人同东干塔兰奇之间的零星摩擦。汉军(绿营)炮兵团的覆没

 这时,被围困在巴彦岱要塞的满族人坚持抵抗了三个月,而且在这期间消灭了不少敌军。但是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底,该地驻军的处境就非常艰难了。东干和塔兰奇人分成四个纵队昼夜不停地来围攻。

 同治四年(1865)1月12日,汗佳阿訇宣布,穆斯林人必须在这一天把巴彦岱攻下来。他要东干人和塔兰奇人吃饱喝足,夜间也不让放炮。被困在城里的驻军,日夜得不到休息,个个非常疲倦。这一天军营里静悄悄。夜里10点以后,大家都死睡过去了。到了深夜一两点时分,塔兰奇人和东干人开始悄悄往巴彦岱城墙上爬,清兵睡得那么死,直到一半塔兰奇人爬上城墙后,他们才惊醒过来。他们纷纷拿起枪和弓箭予以猛烈回击。塔兰奇人见势慌乱起来,便开始从城墙上往下跳。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次战斗中杀得最狠的是东干人。他们每次都以各种办法激励士兵们上前,如果不是他们,塔兰奇人是不可能占领巴彦岱和惠远城的。

 这时,城墙外的艾米尔汗和卓拿起大刀开始向退却的塔兰奇人左右开弓,并指挥士兵们从已炸开的墙洞进城。于是塔兰奇和东干人终于在1月12日深夜攻进了巴彦岱城。当时,城里有2000名驻军,他们与起义军整整苦战了七天七夜,连妇女儿童也拿起武器来自卫。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了,他们几乎全被打死,只有少数活下来的妇女和儿童,被穆斯林人带回了自己家里。

 巴彦岱陷落前,城里的四位佐领和领队大臣已经讨论了如何处置这里的粮食问题,有人提出将其放火烧掉,但是巴彦岱领队大臣说:“这些粮食都是塔兰奇人交上来的。乱军攻打巴彦岱已经一百多天了,惠远城离这里不到80里,在惠远城内,不算步兵就有10000人的骑兵团,他们都不前来营救我们,我断定乱军必将占领整个伊犁地区。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吃去吧,让他们占领就占领吧,粮仓也就别烧了。”等到佐领们都离他而去后,领队大臣搬出保存在家里的火药点着,全家人葬身于大火之中。

 住在惠远城的将军心里很清楚,塔兰奇和东干人的武器质量不好,并相信自己的火炮比他们的多,且威力也大。为了更加提高炮兵的威力,他又下令制造一门木质大炮。另外又让300多名12—13岁的男孩进行射击训练,将军称这些童子军为“飞虎队”。同治四年3月,这些孩子坐大车同部队一起前去参战。走在这支队伍最前面的是拖有生铁大炮的绿营炮兵队,他们还带了新造的木质大炮。

 骑兵、炮兵走在队伍的前面,“飞虎队”紧跟炮兵的后面,向巴彦岱方向进发。不久他们来到了乱军驻地附近。当炮手们用木制大炮开火时,炮身突然爆炸,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当场炸死10多人。塔兰奇人眼见汉军的惨败,加强了自己的攻势,呼喊着往前冲,把满族人全都打跑了。旗人一跑,炮手们也丢下大炮,跟着他们往后逃跑。

 这时,“飞虎队”队员也纷纷跳下车,向塔兰奇人开枪射击,但最终因敌强我弱,且得不到自己人支援而只好开始撤退。他们一边往回撤,一边继续坚持战斗,但最终还是基本被消灭。只有三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得以骑上马逃走。这一消息传到惠远城后,全城父老乡亲为之悲痛欲绝。

 取得这一重大胜利之后,自信的塔兰奇人还迫使阿奇木伯克买孜木杂特也来参加反对将军的战斗。买孜木杂特不愿得罪满汉人,所以他嘱咐自己700人的队伍只放空枪不能伤人。塔兰奇人知道后便杀了他,买孜木杂特被打死后,塔兰奇人便另选一人当了他们的苏丹(买孜木杂特是被开拉和卓下令处死的,此后他本人才当了35天的苏丹。这里值得一提是:开拉和卓在杀死买孜木杂特的同时,还把买孜木杂特的好朋友乌布尔阿里也关进了监狱。而乌布尔阿里的哥哥夏木西丁·胡代库里诺夫是全塔兰奇部队的总指挥,所以人们称他为军事法官—卡孜阿斯卡尔。他下决心要为兄弟报仇。当时,开拉和卓并不受当地塔兰奇人的欢迎,因为他是外来的乌兹别克人,并且强占了塔兰奇人的不少土地。在这一事件中,开拉和卓也因为下令制作大炮,在塔兰奇中引起了不满:他曾下令制作一门用12张牛皮包起来的木质大炮,并装上一普特炸药和一普特子弹,一射击,炮身爆炸,当场炸死不少人。卡孜阿斯卡·萨布兰卡尔正好利用塔兰奇人对开拉和卓的这些不满,准备将他处死。卡孜从开拉和卓的军营中请假出来,假称到固尔扎城办私事。然后,派出7名刺客,深夜潜入开拉和卓就寝的帐篷割下他的头颅,带到固尔扎城献给了夏木西丁,夏木西丁把开拉和卓的首级穿在木棍上,在大街小巷示众,并向民众宣布,塔兰奇人不受欢迎的苏丹已经不在世了。随后,夏木西丁从监狱里放出哥哥乌布尔阿里并派他去接替了塔兰奇部队总指挥的职务。乌布尔阿里在塔兰奇人中的威望很高,所以大家都选他当苏丹。并且首次给他戴上了特制的苏丹王冠。他一直任职到俄国军官科尔帕阔夫斯基带兵到固尔扎城。科尔帕阔夫斯基把他送到维尔内。他一直生活在那里,直到去世享受了俄国政府退休金年薪500卢布。已故苏丹的儿子克维尔别克及全家至今仍住在维尔内城,并享受着俄政府年津贴2500卢布)。

 上面已提及,满族人说锡伯人是叛徒。为此,4月份在索伦兵和旗兵之间,在惠远城东关小钱庄发生了一起纠纷,相互厮打了起来。这时正好将军视察完锡索满汉各军军营回城路过这里,见状他派人去了解怎么回事。原来闹事的一个是满族佐领的儿子,另一个是旗营长官的孙子。他们看见旁边小酒店有两个索伦兵,便对他们说,索伦兵是好样的,而锡伯兵,以他们的总管为首都是叛徒。索伦兵听到对锡伯人如此不公的指责,非常气愤,便对两个旗兵说:“我们和锡伯兵都一样,远离自己家乡,来到这里保护你们,而你们为什么夸奖一个,诽谤另一个呢?”索伦兵开始动手打旗兵。

 将军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非常生气,便对年轻的旗兵说:“你们为什么无缘无故地在我的军营里制造这些混乱?”他立即指示役人从衙门拿来了“死刑箭牌”。原来,在战时拿着这箭牌,他有权不向皇帝上奏就可以处置任何人。拿来箭牌后,将军当场处死了那两个年轻旗人,并把他们的头颅抛在路边,而索伦兵未受到任何处罚。

 将军的这一果断行为,彻底消除了社会上有关锡伯人通敌的谣传。

 同治四年5月12日,将军下令绥定绿营炮兵准备夜间出发,在绥定和惠远城交叉路口待命。同时下令惠远城的骑兵也出发同绥定炮兵汇合。绥定的炮兵按时出发了,但将军突然觉得那天出征不吉利,于是没有让骑兵启程,也没有通知炮兵出营。结果先出发的500名炮兵被敌军包围歼灭,一个都未能逃生,而大炮也都落入敌人手中。第二天来到叉路口的骑兵见到的遍地都是盟友们的尸体。在这次作战中,骑兵团非常勇敢,他们虽然打败了塔兰奇人,但没有继续乘胜追杀。就这样乱军很快占领了巴彦岱。之后,他们继续向绥定和惠远城进发,但到了半路便停下来扎营。

 正在这时,将军派察哈尔营领队大臣前去调遣博尔塔拉察哈尔兵,但察哈尔官兵坚决拒绝前来支援惠远方面,反而让领队大臣骑着母牛回去见将军。

 第五章  暴动者包围绥定城。锡伯营佐领乌尔衮率部下参战中唯一一次取得的胜利

 同治四年(1865)6月,东干和塔兰奇兵从固尔扎北山绕到绥定城实施了包围。绥定镇台火速向将军通报了这一情况。将军命令锡伯营佐领乌尔衮带兵前去支援被围的汉军。佐领带领500多锡伯营官兵来到绥定城东边的沙河子西岸,隔岸与4000名东干塔兰奇人对峙。当交战后锡伯人就顶不住了,被过河打过来的塔兰奇人逼到了绥定城下。乌尔衮见情况紧急,便对士兵们喊话,如果我们不奋勇回击,那我们就全死定了。士兵们听到喊话个个奋勇作战,又是射击又是放炮。但塔兰奇人比锡伯官兵多8倍,很快就逼近了锡伯队伍。这时佐领发现,前面徒步前进的是塔兰奇人,而东干人却骑着马从后面赶他们。于是他命令停止向塔兰奇人射击,而要从他们的头顶上向骑马的东干人射击。东干人一见像乌云一样飞过来的箭便抱头就跑,塔兰奇人也跟着他们向后逃跑,锡伯兵一直追杀他们到了沙河子。后来的统计数字显示,这次战役中,塔兰奇人死了300名,伤500名东干人和塔兰奇人,后来伤者也都死了,因为锡伯人用的是毒箭。

 这时正值火热的夏季,士兵及其坐骑都极为疲惫。马匹一见水就拼命地喝,人也跟着马奔向河水,趁此机会塔兰奇人都逃跑了。劳累不堪的锡伯兵再没有追杀他们,而回头撤进了绥定城。绥定镇台将锡伯兵获大胜之喜讯向将军通报的同时,杀猪宰羊设盛宴款待锡伯兵。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将军派出两名清兵前往前线了解作战情况,他们看到锡伯兵的最初失利,便快马跑回惠远城向将军汇报了锡伯兵打败仗的消息。所以当绥定镇台向他通报锡伯兵大获胜利的消息时怎能不惊讶呢?于是他杀了那两个满族侦察兵,并将他们的头颅挂在大路两边。

 打胜仗的锡伯兵受到了隆重欢迎,将军亲自出惠远城门迎接胜利而归的士兵。当他见到乌尔衮佐领时,从自己的头上取下一等顶带的帽子戴到了乌尔衮头上。于是,乌尔衮当场被任命为锡伯营代理领队大臣。

 从绥定逃跑的塔兰奇人,各自回到了自己的村子。在这次事件中,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训,知道锡伯人改变了过去对他们友好态度后,再也不想和东干人为伍了。但是乱军首领最终还是说服塔兰奇人加入到了自己的队伍之中。 第六章  蒙古人前来支援将军及因中计而返回原地。满汉军与东干塔兰奇人的大战

 同治四年(1865)7月,额鲁特营的四、六、十牛录(苏木)决定支援旗兵。他们的宗教首领葛根(呼图克图)率领几千名士兵向惠远城进发。他们跨过托古斯沙尔(今巩留)时,将八个塔兰奇村庄洗劫一空,使塔兰奇人吓得又开始动摇,他们甚至商量,出其不意地把东干人抓起来交给将军,以取得其宽恕。

 随后,蒙古人快到惠远城时,在伊犁河南边扎营住了下来。蒙古葛根致函伊犁将军,请求派来500名锡伯支援兵,以保证消灭伊犁河南岸地区全部12个村的塔兰奇,同时征服住在伊犁河北部地区的塔兰奇人。但是,将军并没有重视蒙古呼图克图的这一献计,反而下令说,制造动乱的只是东干人,而塔兰奇人只是被他们拉拢过去的。至于伊犁河南岸的塔兰奇人,他们并没有闹事,如果杀了他们,这是与天不公的。同时将军下令要求蒙古人渡河向惠远城集结,与清兵联合消灭乱军主力。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平息伊犁暴动。

 这时,惠远城满营有人给将军出坏主意,等蒙古人到达惠远城后,把他们的好马换下给满营旗兵骑,因他们的马太瘦不能骑了,而蒙古人,让一部分人去修城堡,另一部分人去清水河收割小麦。

 根据将军的命令,先让50名蒙古兵在自己葛根呼图克图的带领下坐船过伊犁河。他们一过河就被早已带着笼头等在河边的旗人团团围住,把他们的马全夺走了。于是,他们就向对岸的自己人喊话,告诉他们的马被抢走,让同胞不要再过河,赶快各回各的牧场。

 伊犁河南岸的蒙古人听到喊话后,立即开始返回。将军下令锡伯营总管喀尔莽阿去追赶蒙古人,但始终未能劝回他们。蒙古人退走的原因不明,据说这是他们自己故意设的圈套。

 乱军获悉调动蒙古兵失败的消息后,倍受振奋,而将军就这样未能利用蒙古人的力量。如果将军采纳蒙古葛根呼图克图的建议,给他调派锡伯兵,他们就完全有可能一起攻克伊犁河南岸的12个塔兰奇村庄,从而平息伊犁的暴动。

 伊犁暴动之时,满营和绿营士兵的生活非常凄惨,政府好几个月都未发薪金,吃穿全靠他们自己解决。将军向皇帝上奏通报伊犁境内暴动时说,他有足够的兵力,但缺乏资金。皇帝拨经费要经过俄国,这笔钱到达俄境时,伊犁各城快被乱军所占领。所以这笔钱一直滞留于俄境内,后来才交给了索伦营。

 同治四年(1865)7月20日,伊犁八旗包括锡索满营部分官兵同50名蒙古兵去攻打离巴彦岱20里地的绥定方向的乱军驻地。同他们一起去的还有从绥定来的炮兵团。当队伍靠近乱军营地时,蒙古葛根说:“大家都站好队,暂不要开枪。我要先上山念经,等我念完经往敌人方向撒去一把土时,你们再发动进攻。”葛根说完便上山开始念经。

 乱军趁机用缴获来的大炮开始射击。旗兵顶不住,弃炮而逃,处在侧翼的锡索士兵没有前来支援他们,乱军乘机奋勇追赶,旗兵最终被突破,败兵四处逃跑。蒙古兵也跟着逃到俄国境内躲了起来。

 第七章  塔兰奇部队在艾米尔汗和卓的率领下向伊犁河南岸进发及其与锡伯营八旗签订的和约

 东干塔兰奇人消灭巴彦岱驻军和几次战役中击败满汉部队后,开始了围攻惠远城的准备。但这个行动,将有很大危险,因为满汉军事力量尚未彻底被摧毁。当时有个叫毕乐喜的锡伯人从监狱中逃出来投靠塔兰奇人,并献计让他们先制服两翼的锡伯索伦营,然后再征服惠远城的旗兵,那么消灭绥定的汉军和其他驻军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塔兰奇苏丹听了非常高兴。于是苏丹拨上面提及的自塔什干来的乌兹别克人艾米尔汗和卓给自己的一半部队(其中不包括东干兵),让他先去征服伊犁河南岸的锡伯营。艾米尔汗和卓过河以后,还号召伊犁河南岸各村庄的塔兰奇人也来参战。后来参战的还有哈萨克人,不过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在战乱中抢劫钱财。

 那时,艾米尔汗和卓出尽了风头,塔兰奇人都十分崇拜他。

 锡伯营八旗每个旗(牛录)都是用土墙围起来的很大村庄(锡伯人从东北迁移到伊犁地区以后,根据清朝八旗制度被分为八个牛录。每个牛录不包括其家属,初期有100名士兵,伊犁起义爆发后增加到163人。现在每个牛录有125名骑兵,连同家眷约3000人,他们几乎没有人经商。所有八个牛录从前和现在都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农田都用锡伯大渠的水浇灌。这是一条跟伊犁河平行挖的起源于二牛录以东,经八、七、六、五、四牛录,止于一三牛录的大灌溉渠)。

 二牛录(正黄旗)在锡伯营最东边,而其他各牛录都在其西边。离二牛录以西10里即锡伯渠南边的是八牛录(镶蓝旗);离八牛录以西30里即大渠南边的是六牛录(镶红旗);六牛录以西45里是四牛录(正红旗),四牛录西南15里处是连在一起的一三牛录。每个牛录城墙外是村民耕种的农田。农田用大渠水和南山的三条泉水浇灌。村里的锡伯人每家每户都由矮院墙围着,院内房屋后面是果木园和菜地。从一牛录到二牛录的距离是100里。

 五牛录和七牛录现在迁移到了新地方。七牛录在离伊犁河15里的地方,其往西5里便是六牛录。五牛录在大渠跟前,离六牛录往西10里,离伊犁河15里。伊犁暴动之前,七牛录位处六牛录和二牛录之间,而五牛录也在河边,即六牛录和四牛录之间。伊犁暴动初期,即巴彦岱陷落之前,伊犁河封冻后,乱军趁夜从冰河上悄悄潜入毫无防备的五牛录和七牛录,打死了许多措手不及的锡伯人,抢走了很多牲畜。当时,锡伯营总管及其副手和寺庙的喇嘛们也都住在五牛录,这次事件之后,锡伯营总管和五、七牛录未被杀的锡伯人都躲进了六牛录。所以艾米尔汗和卓带兵来五、七牛录见到的是营盘废墟。

 艾米尔汗和卓扎营于锡伯大渠以南离二牛录和八牛录不远的地方。接着他命令步兵和骑兵向二牛录发动进攻。锡伯营总管将二牛录被起义者围攻的消息向将军通报之后,将军从惠远城派遣500名满营和索伦支援兵,并命令总管招募所有18岁以上的锡伯男性入伍,其中还包括“苏拉”,如果没有坐骑,就要配给官马或私人马去参战。前来支援的满索士兵和招来的锡伯兵全都在六牛录集中,然后从此出发,经八牛录向二牛录挺进。塔兰奇人见势,害怕后方被切断,开始仓促撤退,回到了营地。但步行的好几百塔兰奇人被包围后全歼。支援兵在锡伯人的热烈欢迎声中进入了二牛录。

 第二天,锡伯人决定要把塔兰奇人从大渠南边的驻地赶走,但就从这天起,锡伯营的军事行动开始受挫。当开始围攻塔兰奇营地后,塔兰奇人用大炮一轰,受惊吓的锡伯人就开始回头逃跑。首先开始跑的都是些各牛录没有练过弓箭的年青人,当天死伤者约有200人。锡伯人和旗兵大都跑回了二牛录,也有人回到了八牛录。 

 长官们在二牛录召集会议,研究赶走乱军的办法。认为锡伯营没有大炮是最大的弱点,于是前来支援的满族军官对锡伯人说:“今天塔兰奇人向我们开炮射击,我们没有大炮,打不过他们,就失败了,你们锡伯人自己继续保卫二牛录,而我带领满索骑兵今天就赶回惠远,请将军派出几百名炮兵,到时候赶走塔兰奇人就不难了。”与会人都同意这个意见,于是满族军官带着自己的人马回惠远城了。

 第二天,锡伯官兵仍去攻打塔兰奇兵营,最终还是被打了回来。此后,部分人留在二牛录,许多自行跑回了家,其中有一个人被抓后,被总管下令军前正法。

 自从与塔兰奇人交战失利以来,锡伯人暂时都不敢离开二牛录,在那里等待救援部队的到来。这期间有半个月的时间,艾米尔汗和卓的人来到城下,天天用小炮轰城墙。有一次,当塔兰奇人靠近城墙时,所有锡伯人包括男女老少,都爬上城墙,把滚烫的南瓜汤泼向塔兰奇人,后者虽然用麦草捆来抵挡,但滚烫的南瓜汤还是透过麦草烫伤了不少人,也有不少人因此而病倒。

 这时二牛录的火药全都用完,只得深夜派人到八牛录借来两桶火药。这样,二牛录才继续坚持了一个时期。

 起义军攻打二牛录期间,有天夜间,艾米尔汗和卓看见在锡伯营方向有一轮红光升起,并慢慢在空中弥漫。他想这不是个好兆头,看来锡伯人不能以武力征服,要和他们和谈。于是派两个会讲锡伯语的亲信到二牛录,提出招降的条件。二牛录的锡伯族耆老,不顾军方同意与否便开城门让塔兰奇人进了村。随后,他们同几个年轻人一起去和艾米尔汗和卓谈判。锡伯人表示,只要塔兰奇人不在二牛录驻军,他们就同意讲和。艾米尔汗和卓非常高兴,把自己的嘴对准枪口向天发誓说,决不派一兵一卒到二牛录去。然后对锡伯人说:“你们赶快回去,把牛录章京的印章和弓箭都交上来。我还要到一三牛录去,跟他们和解,请你们找两名熟通塔兰奇语的人给我当翻译。他们将随同我向其他牛录介绍二牛录自愿投降的情况。我将首先争取和八牛录谈和,然后再前往一三牛录,等到所有牛录都投降了,在六牛录的锡伯总管必然也会向我投降。”随后,二牛录将佐领的印章和兵器等都交给了艾米尔汗和卓,还派了会讲塔兰奇语的瓦哈布和博罗去当翻译。

 艾米尔汗和卓带上这两名翻译和官兵来到了八牛录。这里的人知道博罗和瓦哈布介绍的二牛录情况后也同意和解。此后,塔兰奇人向一三牛录进发,在这里他们与先期到达的塔兰奇兵汇合。先期来此的塔兰奇兵和哈萨克人是在艾米尔汗和卓带头攻打二牛录时来这里驻扎的。塔兰奇人想借此牵制锡伯营兵力。他们的驻地在离一三牛录以南的10里之处。得知塔兰奇人的到来,一三牛录的老少都骑上马前来迎战,村里只留下了步兵。这些锡伯兵并不知道塔兰奇人竟有3000人,而自己才300人,有经验的老兵奋勇当先,而曾未见过战场的年轻人都惊慌失措地往回跑。人数大大超过锡伯人的塔兰奇人,见锡伯人往回跑就立刻追打。这时,留在村子里的锡伯步兵迎上前来,就在城门口挡住了来犯者。在这次交战中,锡伯人死了3名老人和24名青年。此后,锡伯人再没有出城门,只是把大炮架在城墙上,与敌人保持着一定距离。

 8月6日,艾米尔汗和卓派瓦哈布和博罗到城下向城里锡伯人喊话,说二牛录和八牛录早已投降,艾米尔汗和卓建议他们也跟二、八牛录一样投降。锡伯官员放他们两人进村后,召集村里的耆老和官员们开会,最后决定投降。于是两个牛录又缴出了佐领印章和武器。

 接着艾米尔汗和卓带兵前往四牛录,不久四牛录也很快答应投降。然后,艾米尔汗和卓返回锡伯营总管驻地六牛录。他派翻译瓦哈布和博罗让总管缴械投降。总管回答说,这事要向将军汇报,如果将军同意,他要率五、六、七牛录一起向他投降;如果将军不同意,锡伯人将战斗到底。

 艾米尔汗和卓同意了总管的意见,并根据其要求给前往向将军汇报情况的两名锡伯代表发放了去惠远的通行证,还派两名塔兰奇人护送他们。

 锡伯总管的使者到惠远城向将军传达了总管的意图,介绍了六牛录的现状以及其他各牛录向塔兰奇人投降的情况。伊犁将军审时度势,同意了锡伯总管和塔兰奇人和解的意见。总管得到将军的许可,将自己的印章和武器都交给了塔兰奇人(当时正在六牛录的刘宗汉在其书中写道,锡伯人同意向塔兰奇投降的条件是:1.锡伯人将保留自己的服饰和宗教;2.作为穆斯林的塔兰奇和东干两族不得与锡伯人通婚;3.不得派遣锡伯官兵与大清部队作战。虽然这些条件是口头达成的,不过穆斯林人是抱着古兰经发誓绝不违背这些条款的)。

 第八章  艾米尔汗和卓同索伦营所签订的和约

 艾米尔汗和卓征服锡伯营各牛录后返回了固尔扎城。他在这里休整数日后又带兵经过固尔扎城北向索伦营进发。这次东干人仍没有同塔兰奇人一起去。此时,索伦人已经知道了锡伯营已向乱军投降。因此他们也开始讨论归顺艾米尔汗和卓的问题。当艾米尔汗和卓到达索伦营,一名会讲满语的塔兰奇人代表艾米尔汗和卓对索伦人说:“锡伯人现在已经向我们认输了。塔兰奇人只是和惠远城的汉人和旗人打仗,跟你们没有任何私仇,不想打你们,也不想杀你们。如果我们能够相互和解,那正合天意。”

 索伦老人和官员听了都很高兴,走出城堡,表示同意和艾米尔汗和卓订立和约。艾米尔汗和卓也保证不在索伦营驻军。索伦人也向塔兰奇人上交了武器和印章。艾米尔汗和卓跟索伦人达成协议,沿原路回到了固尔扎城。这时,索伦营总管琦善趁机逃到图尔根,而部分索伦人,实际是四个牛录即达斡尔族,继续留在霍尔果斯一带生活。                                                    

 第九章  穆斯林包围并攻克惠远城

 塔兰奇东干人征服锡伯索伦营的同时,开始围攻惠远城。这时惠远城正闹粮荒,因为发生暴动,塔兰奇人未能把赋税粮运到这里,饥荒严重到人们吃掉了凡是能吃的一切东西 ,连狗和猫都未放过,还吃掉了一切皮制品,包括官库的弓弦。最后被困在城里的人甚至到了吃人肉的地步,不少人活活饿死在那里。

 同治五年(1866)1月23日,经过四个月的苦战,塔兰奇东干人终于攻破了惠远城北门,当夜攻进城里,放火烧房屋并开始大屠杀。驻军根本没有抵抗,因为士兵们饿得连站都站不住。只有躲在将军衙门的300多名流放人员,顽强地抵抗了三天三夜。最后部分人得以从北门跑出,朝霍尔果斯方向逃跑,而明将军本人则在自家点上炸药桶,连同家人一起殉职。

 塔兰奇人抓获了御任后还没有来得及回老家的常清将军及其全家,被俘虏的还有在绥定战役中表现突出的锡伯营领队大臣乌尔衮。塔兰奇人把常将军带到固尔扎城,把他的长辫剪掉,给他穿上里朝外的羊皮袄,双脚穿着大毡筒,倒骑着毛驴,穿梭于大街小巷,任人嘲笑、羞辱他。后来,让可怜的将军去放牛,但是他坚决拒绝,对塔兰奇苏丹说,他宁肯死也不放牛。这次塔兰奇苏丹也可怜他,分给住房,让他和妻子及两个女儿住在一起,还配送食物。没有多久,常将军和妻子都先后死去,而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塔兰奇人。

 开始攻城时,有一个叫春善的满族官员,手提大刀,与北门冲进来的东干人厮杀,边打边念念有词:“我既然吃的是皇帝的俸禄,现在就为他而战死!”其胸部被刺而殉职。

 当时惠远城驻有4000名满族骑兵,加上步兵、闲散和家眷,常住人口有12000多人。东干人和塔兰奇人进城后,对饥寒交迫的旗人毫不留情地追杀,只留下了2000多名20岁以下的儿童和妇女,并作为个人的猎物。

 很明显,惠远城的陷落是很必然的,因为100多年以来满族人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骄奢淫逸的城市生活,他们吃的是塔兰奇人送来的粮食,花的是皇帝供给的丰厚的俸禄。他们早已失去了战斗力,变得不堪一击。

 同治五年(1867)1月23日,塔兰奇东干人放火烧毁惠远城,满天的大火远远从锡伯营的一三牛录都能看到。我家所在的三牛录的老人和年轻人都爬上那里的土台,观看那无情烧毁整个城市的烈火。不少老人不禁恸哭。[关于这个土台,作者在原稿中有这样的脚注:“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建造这个土台(安巴台),现在谁也说不上。我小时候,土台上面有个写有经文的锦旗。听老人说,有天夜里,土台东边突然裂开了缝,裂缝的一边显现出了蒙文的经书。等把懂蒙文的人找来时,经文却全风化了。所以至今无人知道这经文究竟是什么内容。”]当时大家都说:“现在惠远城全完了……不知道下一步塔兰奇人怎么对待我们。”那时,我还很年轻,不太懂得究竟发生了多大的事,但那天惠远城的大火,至今历历在目。

 惠远城全军覆没,塔兰奇东干人掠得大量钱财后个个得意洋洋,自觉成了伊犁大地的主人。 

 第十章  东干塔兰奇人占领伊犁地区所有城镇及摧毁索伦营四个牛录

 塔兰奇人攻克惠远城后,接着拿下了绥定、清水河、芦草沟、塔尔奇和霍尔果斯。这些小城镇没有多少驻军,所以大都服服帖帖地归顺了塔兰奇人,如果谁敢不投降,不是被杀死,就是强迫剃头改信伊斯兰教。

 塔兰奇东干人先后攻克的城镇有:熙春城(即离固尔扎4里地的城盘子)、巴彦岱(惠宁城)、绥定、芦草沟(广仁城)、清水河(瞻德城)、塔尔奇和霍尔果斯(拱宸城),加上固尔扎城,塔兰奇东干人占领了整个伊犁九城。

 在霍尔果斯驻扎的是索伦营左翼4个牛录的达斡尔人。索伦营的右翼是4个牛录的锡伯人。这些锡伯人是从伊犁河南岸锡伯营各牛录抽调来补充在瘟疫中死光的鄂温克四个牛录兵丁的。住在霍尔果斯的达斡尔人,或住在策济、萨玛尔、齐齐罕和图尔根的锡伯人都统称为索伦人。图尔根牛录是个不大的筑有围墙的小城,其他策济、萨玛尔和齐齐罕三个锡伯牛录都没有围墙。

 塔兰奇东干人来到霍尔果斯时,这里只有汉族人,塔兰奇人把他们也全杀了。索伦人其实是达斡尔族,得知惠远城必定会陷落后,四个牛录人全跑了。他们经过离亚尔肯特城11俄里的图尔根到距俄罗斯不远的博罗胡吉尔(离亚尔肯特约18俄里)住了下来(亚尔肯特是去俄国维尔内城经过的一个小城)。索伦营总管琦善在惠远城尚未被围困前就逃到了图尔根。

 惠远城被塔兰奇人攻克后,苏丹号召索伦营总管及其手下官员回到自己的原来驻地,但是他们没有理睬。于是苏丹于同治五年12月派出庞大的塔兰奇东干人和哈萨克人组成的队伍,要抓索伦人回来。穆斯林人佯称,他们只是来抓总管的,抓到他就返回固尔扎。于是,他们经过策济、萨玛尔和齐齐罕等锡伯牛录时并没有动他们,而只是在各牛录留下了自己的小分队,主力部队继续往西向图尔根挺进,希望在那里能够抓到索伦营总管(之所以总管躲到锡伯牛录,因为他自己就是锡伯族)。获悉固尔扎城穆斯林行动的消息,索伦营总管早已逃到了靠近俄罗斯的博罗胡吉尔。塔兰奇东干人因怕惹怒俄罗斯人,因而未继续追捕总管。

 被气怒的塔兰奇东干人,决心消灭索伦营右翼锡伯牛录。于是他们包围了离霍尔果斯最近的策济和萨玛尔两个牛录。他们开会制定进攻计划,决定于12月23日午夜向这两个牛录发动进攻。被围困的老人和儿童自感没有了生路,于是老人们熬了一大锅鸦片烟,并对大家说:“今天晚上会发生什么事谁也说不清。如果灾难临头,我们就把这个烟水喝下自尽,以免被穆斯林人俘虏。”

 午夜,塔兰奇东干人来到上述两个锡伯牛录。接着很多人集中到一个大院子内,妇女和儿童都喝了鸦片水,但喝得多的人反胃,都吐了出来,保全了性命,而那些怕死不敢多喝的人,反倒都死了。活下来的那些妇女儿童到最后都被塔兰奇人抓走了。这样,索伦营的策济和萨玛尔两个牛录一夜间变成了废墟。齐齐罕和图尔根的索伦营人逃到博罗胡吉尔俄军驻地保全了性命。随后,一半索伦人都迁到塔尔巴哈台,部分留在了博罗胡吉尔和图尔根,等塔兰奇人返回伊犁,其他索伦人也到这里种田耕地。

 明将军及官员们的无能和无所作为,使塔兰奇东干人轻易占领了巴彦岱和惠远城。战前,如果满汉官员对东干人和塔兰奇人能够多一点关爱,那么事态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发展到武装暴动的地步;如果军官们平时能够多关心士兵,头脑清醒,战时冲锋陷阵,而不躲在士兵背后,士兵也英勇战斗,那么这次暴动中毫无疑问是能够战胜对方的。但实际情况是,军官丝毫不关心士兵生活,往往一点点小事,就残酷处置他们。在战斗中,没有一个军官能够勇敢地上战场,以身作则地带领士兵向前冲锋,恰恰相反,他们只顾保全自己的性命。

 

 

2023年0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