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综述与历史篇
>
1864—1871年间伊犁农民暴动的回忆(佟玉泉 译)(三)
1864—1871年间伊犁农民暴动的回忆(佟玉泉 译)(三)
发布时间:2023-04-15 17:04
868

       第十一章  伊犁地区塔兰奇人和东干人之间的内战

 惠远城陷落三年之后,塔兰奇和东干人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越来越严重,双方都争相夺取对伊犁地区的统治权。

 原来,东干人多数在乌鲁木齐、古城、玛纳斯等城市居住。伊犁东干人与塔兰奇人为争权夺利而发生战乱后,伊犁的东干人请求乌鲁木齐东干人前来支援,结果,乌鲁木齐等地的东干人真的也赶到了伊犁。

 塔兰奇苏丹乌布尔阿里·巴图尔·卡孜得到乌鲁木齐东干人已到达惠远城的消息后,马上集中10000名塔兰奇兵,另调500名锡伯步兵和骑兵前往巴彦岱驻扎。当时的巴彦岱战后已成了空城,有探子向乌布尔阿里报告,从绥定城和惠远城出发向固尔扎城进发的东干人联军,已停在半路扎营。于是乌布尔阿里天亮时分亲自带兵前去迎战(我本人对这次战役了解并不多,是后来参战者告诉了我如下情况)。

 乌布尔阿里苏丹亲自带兵在巴彦岱与东干人作战。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受其鼓舞的官兵,也个个冲锋陷阵。这时,苏丹的弟弟哈里发也带大队人马前来参战,东干人即刻被彻底打垮。他们调头向惠远城方向逃窜,带头逃跑的是从乌鲁木齐来的东干人,有的带着抢来的当地美女就往乌鲁木齐方向跑。跟着他们跑的还有部分伊犁东干人。也有个别东干人为了不让自己的老婆孩子落入塔兰奇人之手,把他们装上车,连人带车推入了伊犁河中。塔兰奇人将东干人一直追杀到惠远和绥定城,并俘虏了不少人。到第二天,塔兰奇苏丹乌布尔阿里到达,并制止了屠杀。

 这时,惠远城已变成了一片废墟,整个伊犁地区东干人总共才剩一千多名。他们都不敢住在固尔扎,基本都集中在绥定、芦草沟和清水河一带。从此他们的锐气大大被消弱。

 第十二章 塔兰奇人对锡伯营八旗的态度

 塔兰奇人强加于锡伯营八个牛录的徭役非常繁重。苏丹汗虽然没有向锡伯人收取粮食和货币赋税,但经常派他们去参加无偿劳役,为塔兰奇伯克贵族服各种劳役,也派锡伯兵去完成探子的任务。当时在伊犁地区畜群中流行瘟疫,100头牛只剩下一两头,就这一两头牛也被塔兰奇人掠去公用,结果锡伯人耕牛根本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锡伯人怎么能种地呢?他们连可耕地的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都种不了了。塔兰奇贵族仅仅几年时间内就抢占了锡伯人的大片土地,发家致富,锡伯人却给他们当苦力,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在那战乱年代,整个伊犁地区都缺乏棉布,所以布匹特别贵,长5匝宽、半俄尺的南疆大布都值40两,约80卢布。生活较富裕的人都穿不上布衣服。

 当时家住在六牛录的锡伯总管喀尔莽阿为自己的长子办婚事。为了和塔兰奇人友好相处,他邀请所有塔兰奇阿訇和伯克来参加儿子的婚礼。给客人送饭端茶的妇女中有个非常漂亮的少妇,是五牛录人,嫁给了六牛录的瓦力善。她那双美丽的眉毛宛若黑蚕,直伸到鬓角。虽然在座的塔兰奇人都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但他们的心中并没有引起什么其他念头,只有一个叫阿力木沙的伯克,完全被她吸引住了,一心想娶她为妻。但其官不大,无权也无势将别人的合法妻子据为己有。但回到固尔扎后,不知道他究竟给苏丹说了些什么,却发生了如下的事情。

 塔兰奇苏丹前来参加喀尔莽阿儿子的婚礼时,送来了重礼。事后,总管进城面谢苏丹告别时,苏丹对他说:“我要在你家招待客人的那个美女嫁给我。为她丈夫你再找个黄花闺女成亲,一切费用由我来支付。”

 锡伯总管回答说:“塔兰奇人和锡伯人虽然不同信一种宗教,但苏丹作为伊犁地区的最高主宰,不仅不嫌弃我们,还想娶锡伯女为妻,这使我们非常高兴。但是,将来如果所有的伯克都效仿苏丹大人,要娶锡伯人为妻为妾的话,那可怎么办?“

 听到喀尔莽阿的话,苏丹当即下令部下,严禁其他伯克娶锡伯女子为妻。

 喀尔莽阿回到驻地后,召集八个牛录的佐领来讨论苏丹的要求。与会者各说不一,有人说她可以嫁给苏丹,有人说不能嫁。于是喀总管对大家说:“现在我们粮仓里的粮食不多了,但这还算不上什么灾难。如果我们一旦不满足苏丹的要求,他会消灭我们整个锡伯营的,难道为了一个女子,我们能牺牲全体20000名父老乡亲们吗?我现在下令,把八个牛录所有15岁以上少女,不论订亲与否,赶快找婆家嫁出去。”

 随后锡伯营决定将素花嫁给苏丹。不久,锡伯总管带素花到固尔扎城,送进苏丹宫中,并教导她说:“自古以来,国难当头为了保全国民的利益,国君往往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对立方,以求得和平。我们也以同样的目的,把你嫁给苏丹,你要全心全意地关心伊犁河南岸20000名父老乡亲们的生命安全,一定要赢得苏丹的信任,当我们遭遇大难时,我会给你送信,你要说服苏丹帮助你的同胞。”

 锡伯人生活再难、再穷,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他们总是认认真真地完成苏丹交办的一切差事。但是,个别伯克还是想攻打锡伯营。

 以上所提哈里发夏木西丁依仗权势,在塔兰奇各村庄都占有大片耕地。他耕种这些农田,不但不交纳任何赋税,反而让别人向他上缴各种租金,并完成他交办的一切差役。

 有一天,夏木西丁召集部分士兵说,如果现在不消灭伊犁河南岸的锡伯营,他们迟早会给塔兰奇人带来灾难。于是他亲自带兵向伊犁河南进发。时逢冬季伊犁河结冰,夏木西丁的坐骑站在河冰上怎么也不往前走。他气得跳下马,站在马后面用鞭子狠狠一抽,马尥蹶子正好踢在了他的胸口,他一下昏倒在地,回到家中没多久便死了,进攻锡伯营的计划落空了。

 夏木西丁死后,由其长子卡玛尔丁·夏木西丁继位,成了小哈里发。他跟其父亲一样,也跟锡伯营过不去。他趁苏丹到固尔扎以东喀什河附近的麻扎朝圣之机,想渡河去讨伐锡伯营。

 这时,小哈里发的母亲对他说:“虽然伊犁地区的九城全被攻克,成了废墟,但是河南边的所有村庄都保存得很好。这显然是老天保全了这些人的性命。你的父亲想消灭他们,反而他自己先死了。现在,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主意,说不定你也跟你父亲一样会遭难的。”但是小哈里发没有听从母亲的劝说,自己带兵过河来到了多兰图麻扎,以便和住在嘎尔扎图的尚伯克托克拉克商讨讨伐锡伯营的事宜。当时,伊犁河南岸的几个塔兰奇村都归尚伯克托克拉克管辖,他是这里的首富。这个身材魁梧、衣表堂堂的尚伯克总是红光满面,很有风度。多兰图麻扎离嘎尔扎图不远,小哈里发派人请他来后对他说:“我们商讨一下,你一定得帮帮我。如果我们现在不消灭锡伯人,那么将来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塔兰奇人带来很多不幸。”

 托克拉克回答说:“这些锡伯人并没有做什么错事,且我们跟他们从来没有什么冤仇,相反,过去塔兰奇人每次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向塔兰奇人伸出援助之手。想想看,这不是我们和他们在同吃一锅饭吗?现在我们无缘无故伤害天造的生灵,那是天理不容的呀!”

 托克拉克见小哈里发仍固执己见,又说道:“如果你们依然决定这么做,那我只好带领伊犁河南岸12个村的塔兰奇人和八个牛录的锡伯人联合起来,一起过河与伊犁河北塔兰奇人决一死战。”当时小哈里发显得很尴尬,不知怎么办好。

 锡伯营总管喀尔莽阿得悉这一消息,火速派素花的叔叔给素花报信。素花立即派人到东麻扎向苏丹通报了这一紧急情况。苏丹马上返回固尔扎城,并马不停蹄地连夜过伊犁河来到了多兰图麻扎,并下令小哈里发的部队立即撤退,从而避免了一场灾难。

 同治九年12月,即1870年底1871年初,塔兰奇人放出谣言说,俄罗斯人已经到了锡伯营一三牛录。苏丹半信半疑,于是派几个伯克带兵到上述牛录了解情况。他对同去的弟弟木合塔尔叮咛说:“你不要冤枉无故的锡伯人,这样会违背天意,也会破坏我的计划。你一定要仔细探听虚实,然后赶快回来。”

 寒冷的腊月,伯克们带领几千名士兵来到了锡伯营一三牛录。他们把村民都从家中赶出来,把腾空的房子给自己的士兵住。并让锡伯人提供羊和草料。此外,他们还不分昼夜地召锡伯艺人演出,以此寻欢作乐。时间过去了半个月,他们还赖着不走。

 当时,锡伯人的生活已经处于饥寒交迫的困境之中。一牛录佐领穆隆阿曾两度前往噶尔扎图请求托克拉克尚伯克伸出救援之手。结果托克拉克也感到不好过问,所以也没有前来救援。无奈之中穆隆阿再次前去哭求,并再三向他说明道理。在穆隆阿佐领的不懈恳求下,托克拉克终于和穆隆阿一道来到一三牛录。托克拉克见到苏丹的弟弟木合塔尔和从固尔扎带兵来的伯克后问道:“这么冷的天,你们为什么带兵到这里来,把可怜的锡伯人赶出自己的家园,你们自己却搬进别人的房子,这究竟是为什么?”

 伯克们回答说:“苏丹听说这两个牛录来了俄罗斯人,所以派我们来落实。”托克拉克说道:“这件事我非常清楚,这里的确有俄罗斯人,但不多,只有三个人。如果你们问他们是谁我可以告诉你们,第一个是从克特缅来的塔兰奇人托阔。他是苏丹派到一三牛录来执行任务的。第二个是苏丹直接任命的牛录章京的助手锡伯人博罗。第三个是三牛录的锡伯人鄂波尔翻译。这就是所说的三个俄罗斯人,就是他们创造了种种谣传,只要杀了他们,今后就不会再出现什么问题。至于类似的事情,我离这里住得那么近,难道能不知道吗?你们住在固尔扎的人,比我早知道了这个消息,这不是流言是什么?至于锡伯人,现在他们的处境非常困难,即是杀了他们,你们也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你们能抢走的只有他们的老婆和孩子,他们再没有别的东西了。我们塔兰奇人攻克伊犁九城后,是抢到了不少财物。要知道,锡伯人一直都耕种土地,是自给自足的民族,跟我们从没有闹过什么别扭。你们为什么违背天意无缘无故想杀人家呢?如果真这么做了,谁能保证今后我们不会遭遇同样的命运呢?”

 伯克们听了托克拉克的话,都不敢吭一声。第二天一早,木合塔尔下令踏上了返回固尔扎的路。

 此后,锡伯人也开始种植棉花,纺线织布,穿上了自织的棉布衣服。

 第十三章  俄军占领伊犁地区

 1871年3月,塔兰奇人得悉俄罗斯兵已经侵入霍尔果斯附近,便组织包括500名锡伯官兵在内的队伍向霍尔果斯进发,包围了住在霍尔果斯和西麻扎之间一个有围墙的空院子里的俄罗斯兵。里面的俄罗斯兵人数很少,只有90人,加上给他们当向导的锡伯索伦人45名,总共才100多人。因伊犁方面组织的队伍人数很多,俄罗斯人为此开始撤退。塔兰奇人跟在俄罗斯兵后面,从两侧保持着一定距离,迫使他们过了霍尔果斯河之后才返回到固尔扎城。

 后来,俄罗斯兵又来到伊犁河南岸的塔兰奇村多博内。塔兰奇人还没有到达这里以前,俄罗斯人就开始往山区走,后经过塔兰奇人居住的达尔达木图、硕内科尔、大阿察诺霍、小阿察诺霍,靠近了克特缅(以上几个村现均在俄境内)。俄国兵一到,当地塔兰奇人带着家眷纷纷向东逃跑,难民的哭喊声传遍了整个南山区。

 塔兰奇人集中所有兵力向俄国人发起了进攻,但最后被击退。他们连夜召开会议,决定选出500名英勇善战、宁死不屈的人组成敢死队。为便于识别,这些人手臂上都缠上白布。敢死队准备绕过俄军驻地,配合主力军发动进攻。当天深夜,敢死队500名士兵跟先遣步兵出发了。当先出发的步兵靠近俄军营地时,这里却静悄悄的。后来他们发现,俄罗斯人早已做好了准备,都拿着枪准备迎击他们。于是部队再不敢前进,调头开始往回撤退。回撤的队伍在半路上正好与主力部队相遇,双方都把对方当成俄国兵打了起来,造成了无辜伤亡(本人作为这本回忆录的作者,之所以能如此详尽知道这些情况,是因为我哥哥是塔兰奇主力部队中的一名士兵,这些都是听他讲的)。

 此后,俄军继续挺进,当快到嘎尔扎特的时候,一天夜里突然都返回了自己的营地。大家都不知道俄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久,俄国将军科尔帕阔夫斯基给步兵补充了1000名骑兵,然后亲自率步兵、骑兵和炮兵挺进到霍尔果斯,并在这里扎营住宿。第二天,吃过早饭,科尔帕阔夫斯基便率领队伍向固尔扎方向挺进。塔兰奇人出来迎战,俄罗斯人向他们开炮,塔兰奇人根本顶不住,都纷纷逃到了清水河。俄兵也追到这里扎营住宿。次日,俄军又向绥定进发。塔兰奇人把逃散的人重新组织起来,想再次堵截俄罗斯军队,但还是像上次一样,俄军一开炮射击,塔兰奇便向固尔扎城方向逃跑。此后双方再没有发生过交战。

 当天,俄军来到绥定城下,城里东干人关上城门爬到城墙上观察。俄军在城下便开始架炮射击,俄军登上城墙和东干人相打,迫使他们打开了城门。科尔帕阔夫斯基和士兵们一起进城,没有滥杀无辜平民。科尔帕阔夫斯基给士兵放了两天假修整,他自己也在绥定城休息了两天。这期间,塔兰奇人并没有来打扰俄军。第三天俄军启程向固尔扎进发。

 这时,伊犁苏丹召集大小伯克及阿訇来商议当前的局势,与会者一致认为:不能再和俄国人打,要归顺他们。他们虽然人不多,但兵力很强,如果硬要跟他们打,必将被他们消灭。

 苏丹服从大家的意见,带领大小伯克和锡伯营总管喀尔莽阿,出固尔扎城过沙河子,在大路边上迎接科尔帕阔夫斯基。科尔帕阔夫斯基见到锡伯营总管喀尔莽阿便拥抱致礼。

 不久,科尔帕阔夫斯基下令恢复清朝时期官员的原职,革职所有由苏丹任命的官员。当时,锡伯营的确有部分官员因曾向伯克告恶状而被罢了官。

 从这时起,伊犁地区就由俄国人掌管了。

 上述情况都是听我叔叔讲的,他当时是陪锡伯总管去固尔扎城谈判时的随从。

 老人们认为,塔兰奇人只用两年的时间战胜了满汉军,这是个奇迹。他们统治伊犁地区之后,在固尔扎集中了各地的枪炮弹药等大批军事装备。六年以后,俄国人来了,转战于伊犁河南北两岸,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整个伊犁地区。想想这一切,说一句公道话,如果说塔兰奇人轻易地占领伊犁,那么失去的就更轻易了。

 7月份,科尔帕阔夫斯基拨一笔经费给锡伯营,命令他们在伊犁北边修一座大喇嘛庙。他们圆满完成了这一任务。

 自10月份开始,锡伯营县官对全体锡伯人口进行了一次登记,因锡伯人有史以来从未缴纳过税钱,所以毫无隐瞒地将全部人口资料如数交给了俄罗斯人。根据这个人口数据,俄罗斯人开始征收锡伯营人头税,每人为两个银币,合俄币40戈比。1877年,锡伯营总人口为18321人,其中男9305人,女9016人。听到这一数字后,锡伯人都非常惊恐,因为过去他们被苏丹压迫得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俄罗斯人来了,锡伯人仍不能外出打工挣钱,所以他们的处境更显艰难。而俄国人来到伊犁地区才几个月,其货币还没有在各地流通,锡伯人到哪弄交税的俄币呢?

 锡伯营官员不顾百姓疾苦强行征收人头税,很多走投无路的人们,丢下老婆孩子外逃。当时,因俄国人繁重的人头税,使得锡伯人生活更为贫困。

 俄罗斯人占领伊犁地区的第二年,在该地区爆发了严重饥荒。塔兰奇人和锡伯人都陷入饥荒,只好挖野菜充饥。

 我把上述所有事件,即从同治三年,也就是伊犁暴动爆发那年开始到同治十年,也就是俄军占领伊犁地区止,将直接参与者或目击者讲述的情况以及自己记录的资料汇集成了这本回忆录。书中没有夹杂任何假话。为什么呢?因为就那些史实我都来不及详细记叙,还有何闲功夫去制造谣言呢!残酷岁月的往事一一从眼前流过,不去想它还好些,一旦想起心中便充满悲伤和难过。

 这本书翻译排版好之后,我通过跟我国驻乌鲁木齐的领使H·H·科罗特克夫交流,搞清楚了这位锡伯人回忆录产生的一些详细情况。原来,迪亚科夫先生还没有到达固尔扎城以前,这个锡伯人(巴里善)依科罗特克夫的请求,早已写好了自己的回忆录,所以现在的这份回忆录是原先文本最后一稿的译文。从科罗特克夫把这份译稿与其手中满文原稿对照的情况可以看出,跟原来的稿子相比,这份稿子有不少出入。一方面,他对所讲述的事件,忽略和遗漏了不少具体细节,另一方面,他也做了些值得重视的补充,这些补充包括有关数据、年代等。因此,科罗特克夫建议,最好用锡伯人原先稿子的同时,也用他在固尔扎期间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补充,这样有利于阐明伊犁地区这一段历史的真相。

                                           

 

                                                                                                                                        B.л.  科特维奇

2023年0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