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语言文字篇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60年教育发展纪实(葛丰交)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60年教育发展纪实(葛丰交)
发布时间:2023-04-15 18:19
456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在察布查尔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教育工作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至此建县60周年之际,教育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工程,见证了自治县60周年的巨变,为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精彩篇章。

 从最初在墙上用锅灰刷刷当黑板,土台上搭木板当桌椅,到

 教学使用电子白板,各类教育教学设施、实验器材配备全面装备学校,基础教育实现16年免费教育。

 幼儿教育实现学前四年全覆盖。从1976年自治县第一所幼儿园在6间平房开设3个教学班,由6名教职工和50名幼儿组成。到目前,全县建成24所幼儿园,建筑面积27953平米,开设135个教学班,教职工281名和在园幼儿5970人。

 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日趋完善。建国初期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和乡、村自筹到2007年开始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普通高中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从1956年在县一中创办的仅有一个教学班到目前为止三所完全中学校园总面积315390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为72538平方米,学校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等教学设施基本实现标准化,高中教育效果日趋明显,普通高考录取率超过85%。

 职业教育实行企校联合办学2013年与北京实验技工学校、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疆供销学校等疆内外10余所学校联合办学,开设有煤电煤化工、采矿技术、机电电子、数控技术、酒店管理与服务等专业。

 双语教育呈现多层面立体式推进。以锡伯族学生为主的8所学校实施双语教育模式二,是新疆近百年来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成功的典范。维吾尔、哈萨克族学校双语教育模式一普及至小学五年级同时民考汉教育呈现迅速上升期。

 至此,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从1954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还不足40%到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从“两基”巩固提高,到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县教育已经形成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双语教育为一体的育人体系,为察布查尔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支撑。

 三年来县财政收入的77.64%用于民生建设,其中23.74%,8.81亿元投入教育,促进民汉教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幼儿教育

 1976年9月,第一所幼儿园在 6间平房开设3个教学班由50名幼儿和6名教职工组成;1996年9月,县幼儿园和县托儿所合为县幼教中心,自治区投资252万,新建206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7个教学班,可容纳150余名幼儿。

 2009年至2012年由国家扶持的24所幼儿园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共计建成27953平米的教学楼,135个教学班,可容纳4225名幼儿上学。

 目前全县共有32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幼儿园25所,私人幼儿园7所,共计在园幼儿5970人,5至6岁幼儿入园率达94.7%。现有专任教师114名,县聘教师113名。

 察布查尔幼儿教育历经38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目前县财政每年投入1353万元,公开招聘115名学前双语教师,在全疆率先实施学前3岁、4岁免费教育。免除适龄幼儿课本费、公用经费、取暖费并对每一名幼儿进行伙食补助。确保了双语教育幼小100%衔接,彻底改善了农牧区学前教育状况,为自治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义务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察布查尔教育发展缓慢,1954年全县有中小学校32所,中小学在校生5297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40%,师生比基本达到1:17,教师队伍以初中文化水平的代课教师为主体。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34所(教学点26个),其中,小学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初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3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全县有小学专任教师1138人;初中专任教师606人。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小学、初中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校长岗位培训率为100%。师生比达到1:11,教师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巩固率达97.23%;初中入学率达101.74%,初中巩固率达94.71%。与建国初期相比提高了近60个百分点。

 随着适龄儿童入学率的增加,专任教师队伍也变得强大起来,首先,体现在学历上,1999年全县教师总数2369人,本科189人,专科922人,中专1150人。 2008年全县教师总数2629人,研究生6人,本科730人,专科1432人,中专以下461人。2012年全县教师总数2535人,研究生7人,本科 877 人,专科1269人,中专以下389人。其次,体现在职称上,1999年中学高级职称22人,中学一级职称有359人,中学二级职称有1254人。2008年中学高级职称有100人,中学一级职称有733人,中学二级职称有1649人,2012年中学高级职称有182  人,中学一级职称有791人,中学二级职称有1391人。

 2007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2012年起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目前,小学生均经费最高可达2525元,初中生均经费最高可达3065元,为学生在校学习提供可靠保障。同时,大幅提高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待遇,班主任在每人每月小学192元(中学194元)的基础上,每月增加300元。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把自治县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012年,为进一步加强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自治县财政每年投入399.8万元,在全国率先行“一校一警两保安”机制,并在我县召开了由梅钰副州长出席全州“安全维稳工作”现场观摩推广会。在积极总结“一校一警两保安”机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2014年起,县财政每年投入743万元,为全县32所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技术学校,配备42名校警、168名保安。全面实施寄宿制学校“一校一警四保安”非寄宿制学校“一校一警两保安”机制,不仅为自治县长治久安做好了基础工作同时也解决了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三、普通高中教育

 1956年,在县一中创办了仅有一个教学班的察布查尔高中。七十年代,高中学校增加到11所,最多时有33个教学班,1284名学生;到八十、九十年代,高中学校增加到16所,最多有79个教学班,学生数达2941;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校点布局调整,高中学校有所减少,2005年减到12所,86个教学班,3707名学生。历时五十八年高中教育从规模小、布点散、办学效益低逐步形成了多语系,相对集中、规模适度,办学效益逐步提高的3所学校,73个教学班共计3026名学生。

 从建国初到1956年自治县156名初中毕业生经保送高一级学校学习,1957年至1961年仅有32名高中毕业生考入普通高校学习。2010年至2013年共计859名高中毕业生考入普通高校学习。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加,自治县涌现了大批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荣誉奖励,如县一中的贺红岩,女,锡族,全国优秀教师;爱新舍里镇中心校佟文兰,女,锡族,全国优秀教师;县一小的银兰,女,锡族,全国优秀班主任;爱新舍里镇中学的韩春生,男,锡族,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2011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察布查尔县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办法》,累计受益学生达1019人次。2011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察布查尔县贫困大学生资助办法》,受益学生达646名。同时,县财政每年投入409.6万元在全县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高中学校校园总面积315390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为 72538 平方米,其中2012年8月,投资一个亿的第三中学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的建设,是关注民生、推动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新校区的建成已成为新城区的亮点,布局科学合理,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实现了察布查尔普通高中率先发展的远景规划目标,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职业教育

 察布查尔县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察布查尔县职业高级中学,成立于1991年9月,当年完成了幼教、畜牧兽医等七个教学班共208个学生的招生,学校占地面积43亩,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1993年教学班达到11个,教职工达到48名,在校生达到320人。1994年以后因学费、生活费、毕业生就业等因素的影响,自治县职业教育同全疆职业教育一样进入了发展的低谷阶段。直至2006年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多方努力与江苏省高港职业学校达成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完成了当年招生一个教学班的招生计划。2007年把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自治县农机校合并成立了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配齐配强了学校领导班子,并赋予职教中心为全县唯一一所融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职业技术学校。当年完成学生实训楼与学生公寓的新建并投入使用。学校建筑面积达到4818平米,在校生494人,教职工43人。开设有采矿技术、数控技术、煤炭化工、汽修、畜牧兽医、现代农林等十余个联办专业。

 2013年为进一步发展自治县职业教育,加强新成长劳动力培训力度,县委、县人民政府把职教中心搬迁至原第三中学校园内,并更名为察布查尔县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占地121亩,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5898平米。在校注册生达到731名。与北京实验技工学校、沈阳化工学校、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疆农职院、新疆中等矿业学校、乌鲁木齐职业中专、新疆供销学校等疆内外10余所学校联合办学开设有煤电煤化工、采矿技术、机电电子、机械加工、数控技术、楼宇智能化管理、制药技术、汽修、畜牧兽医、现代林业、设施农业、棉花加工与经营、烹饪、酒店管理与服务等专业。

 五、双语教育

 公元1764年,奉清朝乾隆皇帝诏命,4295名锡伯军民从东北沈阳跋山涉水,饱经艰辛与磨难,历时一年零三个月西迁抵达伊犁,戍边屯垦,保家卫国,创造了“西迁”壮举,为祖国的统一、边疆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完整的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

 在锡伯族教育家色普希贤的影响下,1917年察布查尔最早的锡汉双语教育进入萌芽时期。察布查尔五个牛录(现称乡)相继将旧学校改为新式学校。1948年,经三区革命政府批准,在伊宁市成立了锡伯族初级中学(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前身),当年招收伊犁各县锡伯族学生30余名,自编教材,以锡伯文学习为主,兼学汉语。

 197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恢复锡伯文使用和恢复锡伯语文教学的通知》,8 所锡伯族小学先后恢复了锡伯文教学。2005年自治区教育厅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自治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三年制新编锡伯文双语教材。

 2013年,自治县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10347人,其中4178人接受双语教育,占少数民族在校生的40.37%,民考汉3852人,占少数民族在校生的37.3%。初中,少数民族在校生4098人,其中229人,接受双语教育,占少数民族在校生的5.58%,民考汉1439人,占少数民族在校生的35.1%。已经形成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阶段多层面双语教育体系。目前锡汉双语教育已经成为全疆维汉、汉哈双语教育的领跑者,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双语”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60年来,箭乡教育始终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奋斗目标,启动“百名优秀学生”和十佳少年评选活动,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小公民教育手册》为德育教育核心内容,不断提高青少年养成教育。争创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及依法治校示范校1所,州级德育达标校8所,州级德育达标示范校5所,州级依法治校示范校7所,州级及以上达标率43%,超出教育义务均衡发展8个百分点,创建率居全伊犁州第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60年的艰苦奋斗,60年的风雨兼程,为箭乡教育奠定了坚实得基础,同时也为箭乡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我们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奋斗目标,推动箭乡教育跨越式发展。

(本文由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教育局提供,葛丰交编辑,2014年6月23日) 

2023年0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