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台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是2004年9月成立的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少数民族学校。学校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逐步向“打造全国少数民族特色品牌名校”办学目标迈进。目前我校锡伯族语言文字教学、民族乐器鹿头琴演奏、民族歌曲舞蹈、传统体育项目射箭,已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态势。特色办学体现了两个功能: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特色合格人才;为社会服务,传承和弘扬锡伯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一、特色资源推动特色办学
1.物力资源:建校以来,学校建设方面一直得到各级政府、民委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在校园文化建设、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民族乐器、服装的制作;艺术团训练教室的装修;射箭馆的建立以及射箭训练设备等方面均投入大量资金,使得我校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更为锡伯族文化教育弘扬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2.人力资源:为保证学校特色活动的顺利开展,聘请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国家二级编导肖昌和艺术团教师文兰,国家健将级射箭教练高德昌,他们凭借独有的专业特长和对弘扬民族文化执着的追求,在民族文化教学中,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他们还为学校培养了一批民族语言、射箭、舞蹈等方面的教师,参与在民族文化的教学之中。
二、特色办学扩展教育效果
教学工作彰显特色教学内容,强调学科整合;德育工作突显锡伯族屯垦戌边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教学研究与民族文化教育相互支撑
——课题依托民族文化。舞蹈课、鹿头琴课正式纳入课程计划,进行授课。我校教师自编的锡伯族歌曲集、诗集、民族服装集、锡语教材为校本课程提供丰富的资源。《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研究》、《学校中民族特色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研究》等省市级科研课题已结题。为了进一步延伸课题研究的效果,我校又申请了 “具有民族特色的家校共育模式研究”的省级科研课题,此课题正处于验收阶段。体育教师将锡伯族传统舞蹈《百伦舞》改编为校编操;美术教师将民族服饰设计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并纳入课堂教学中。
——学科教学成绩日渐攀升。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为第一办学原则,在发展特色同时夯实学科教学质量。在教研部门组织的各项竞赛、测试活动中我校成绩连年攀升,目前是我区农村学校的排头兵。
(二)德育教育内涵凸显民族精神传承
学校以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节日为契机,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校园艺术节、趣味运动会、特色班队会评比活动、调查活动、民史讲座,内容主要以弘扬民族精神和促进团结为主题,使民族教育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1.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结合普法宣传,在司法人员的配合下,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常识思想教肓活动。
2.利用班级板报、学校宣传栏、校园网积极做好民族法律法规宣传,让师生对民族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提高。
3.开设锡伯族语言课,有专职民族语言教师,教材。
4.图书馆设立民族团结教育专柜,方便师生借阅,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5.成立慕客登艺术团、射箭队、民族礼仪队,通过各种文体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6.通过请锡伯族老人讲“西迁历史”专题讲座、纪念“四一八”西迁节活动、到锡伯族较集中的村子参加“走近民俗”和“宏扬西迁精神”宣誓等活动,学生得到较系统的爱国爱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三)特色艺术硕果提升学校办学形象
学校成立了“慕客登少年艺术团”。几年来,在民族舞蹈方面为上级学校输送了40余名优秀文艺人才,其中魏巍正在北京舞蹈专业学校就读,付杨已就职于中央民族歌舞团,曾多次参加出国演出,今年的羊年春晚就由他担任民族舞蹈的领舞。别具特色的《蝴蝶舞》、《快乐的节日》、《托起明天的太阳》等民族舞蹈及我校鹿头琴表演,在各级文艺汇演活动中获得各种奖项,并多次参加了各级电视台的节目录制。歌舞《喜利妈妈的传说》、《西迁之歌》等歌舞参加省市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得到了社会的好评;鹿头琴演奏乐队参加全国乐器比赛荣获三等奖。文化艺术活动已成为提升学校特色办学形象的亮点。
(四)开发特色项目推进学校跨越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射箭。特色项目推进学校跨越发展。我校在08年3月正式开设射箭课程,开创了北方学校开设射箭课的先河。在省、国家级比赛中屡次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被命名省级、国家级射箭重点学校。我校射箭队创造了建队半年拿省比赛金牌;建队一年夺得全国比赛个人项目金牌、团体第三名;建队两年夺得省全运会3块金牌的奇迹。在14年的省全运会中,我校代表沈阳市参赛,夺得了10块金牌(总数16块)。至今,射箭队参加省级比赛共获得65块金牌,国家级金牌12块。已有7名运动员被输送到云南、重庆、辽宁省级射箭队。2名运动员被特招入省级重点高中,6名队员毕业队员走上与射箭项目相关的高薪岗位。
射箭项目的推广,将成为我校实现“全国少数民族特色名校”强有力的推进器。
三、特色文化促进民族大团结
锡伯族民族从古至今骁骑善战,为推动中国历史繁荣发展和民族团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忠诚勇敢,团结爱国”的锡伯民族精神,正契合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因此我校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大团结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工作中我们加强与兄弟学校、新疆锡伯族同胞的联系,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慕客登少年艺术团”、射箭队曾赴新疆进行了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为东北和新疆锡伯族同胞架起一座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那里的锡伯族老人们看到孩子们优美的民族舞姿,还可以用简单锡语进行沟通问候,高兴的掉下热泪。我校经常代表沈阳参加长春、抚顺等地的锡伯族联谊活动。到我校参观研讨民族特色的各界友人络绎不绝-----他们有的从北京大学来到这里做民史研究;有的从大连文化团体来学习民族服装制作;还有来自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际友人进行参观。为了实现将汉族、锡伯族、朝鲜族、满族等多民族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建成一个和谐发展的大家庭,我校经常为当地政府提供各种资源并进行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
肖昌老师精心编写的一套具有全新教学理念完整的锡伯族语言教材,已出版印刷。目前,正在准备将教材录制成适合成人自学民族语言的光碟,为各民族友人研究锡伯族历史文化打开一扇畅通之门。
社会媒体十分关注我校特色办学带来的正能量,中央电视台录制的记录片《大西迁》,把我校作为锡伯族现代教育的典范录制其中。上海解放日报、北京光明日报用整版的篇幅,对我校在特色办学促进民族大团结中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引领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兴隆学校一定会建设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学生汲取知识的学园、民族和谐共生的家园。我们也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将我校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少数民族特色名校”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2015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