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锡伯族资料库
>
专题库
>
语言文字篇
>
新疆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锡伯学校锡伯语文教学历史与现状(韩新申)
新疆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锡伯学校锡伯语文教学历史与现状(韩新申)
发布时间:2023-04-15 18:27
321

 新疆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锡伯学校,位于伊车嘎善锡伯族乡的东北处的伊车嘎善村,是一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以汉语教学为主兼学锡伯文的一所九年制农村学校。

 伊车嘎善锡伯族乡锡伯学校的前身原是索伦锡伯营军营识字班,始建于1901年,这个时期的学校称“索伦营领队部学校”。学习科目主要满文和汉文,校址设在今新疆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四团二连所在地(原索伦锡伯营旧部),学习课目是满文和汉文,是那时期霍尔果斯地区仅有的一所学校。后来因索伦锡伯营旧城内遭受了严重的流行性传染病(天花),驻地锡伯族纷纷遣散四处,就在这时,锡伯族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色布希贤晚年曾来索伦营巡视并倡导一定要开办学校,于是索伦营的锡伯族、达斡尔族民间纷纷捐资助学创办学校,当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材料的出材料,据老人们回忆尤其是富裕户也慷慨解囊捐助,特别一提的是当时的首富(瓜尔佳姓氏、“关”姓)伊太和承拜父子两捐资600两银子,并由承拜负责建校,于1920年正式建成称“大庄子学校”(锡伯语为“阿布庄斯塔其库”,校址在现今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加尔苏二组以西处)。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由民间募捐和以农养学的形式,那时的课程内容有《三字经》、《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采用满语文和汉语文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属那时霍尔果斯地区范围最早的双语教学了。锡伯族和达斡尔族一般都兼通相邻居住民族的语言,涌出了许多的翻译家,被人们称之为具有语言天赋的翻译民族的美称。直到1937年留学回国的锡伯族学者叫安子英来索伦营自己的故乡实地考察了解索伦锡伯族同胞的情况后,提出建议要建设一个新的村庄(即“伊车嘎善”锡伯语“伊车”为新的意思、“嘎善”为村庄的意思)。同时他还亲自参与设计、规划、实施的过程,在建造过程时首先选定了学校的位置,现今伊车嘎善锡伯学校的校址就是那是勘定的的当时建校的费用还是以民间募捐的形式,据老人们回忆有个叫伍图巴拉嘉额(苏木尔姓氏“苏”姓)自己捐资500两银子,并负责建校,学校建成后还聘请了一位叫伊凡的俄罗斯人叫俄语,也可以说是最早接触外文。

 新中国成立后,伊车嘎善锡伯族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2年首批5人去察布查尔上中学、1953年又去了8人,直到1960年为止,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去察布查尔锡伯中学上学。

 1955年由原霍尔果斯县(又称“老霍城”)政府将伊车嘎善锡伯学校该为霍城县第九小学,课程还是以锡伯文和汉语教学,直到1962年锡伯文教学全面停止,转为汉语文强化教学。1966年改为伊车嘎善公社反修中学(初中)、1980年改为伊车嘎善第二中学、2010年改为伊车嘎善锡伯族乡锡伯学校。

 自1962年至1982年整个国家曾经历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十年文革”时期,特别是“十年文革”时期不仅锡伯文教学遭受毁灭,整个中华文明均遭摧残,几乎出现了知识和人才断层的境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的各项事业步入正规。伊车嘎善锡伯族教育不断发展,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于1982年伊车嘎善第二中学和伊车一小恢复了停止了二十多年的锡伯文教学,锡伯文教学覆盖至从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多数学生的锡伯文读写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到2002年由于锡伯语教师年龄过大相继退休、加之霍城县教育局和县编委没有设锡伯语教师编制,有一次被迫停止。2010年6月由新疆自治区民委、自治区锡伯族语言文字委员会的领导、专家协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民委、教育局的有关领导来伊车嘎善锡伯学校调研,提出必须尽快恢复锡伯文教学,后来由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党委、政府向霍城县人民政府提出申请为保护和传承锡伯文字,要给伊车嘎善锡伯学校追加锡伯语教师编制,于2012年在霍城县人民政府的关照下,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教育局的帮助下伊车嘎善锡伯学校的锡伯文教学终于又恢复了。由于以上所述,伊车嘎善锡伯学校的锡伯文教学的断层和教科书的短缺,加之在校学生民族成分的多样化(目前在校学生中有汉族、锡伯族、回族、达斡尔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给锡伯文的教学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

 目前伊车嘎善锡伯学校的锡伯文教学的现状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学生的心里因素、学生对学习锡伯文课 不够重视,认为不是考核科目可学可不学,加之没有单独設班,学校的每个年级班均为民族混合班,授课时教师只能要求锡伯族必须学,其他学生可不学,其结果不但使学生学习效果差,而且助张了学生不重视的心里;二是家长的心理因素、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深化人们的经济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家长们对其子女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膨胀,有多数家长把子女不惜高价送往城里的名校就读无形中放弃了对锡伯文的学习机会;三是教师的心理因素、由于伊车嘎善锡伯学校地处偏远农村,信息不流畅造成学校教学质量相对偏差,上级主管教育部门批评较多,无形中给教师的精神造成很大压力,认为锡伯文课占用了其他主要考核科目的教学时间,甚至有人提出不用教锡伯文课,因为在霍城境内只有一所学校学,教了也没有深造的地方,认为没有出路;四是领导的因素,自从伊车嘎善锡伯学校恢复锡伯文教学以来,县乡的主管教育的领导在平时的工作检查或专项督导检查中从未询问了解锡伯文的教学情况,更谈不上解决教学中困难了,学校在无奈时只有跨县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求助。

 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伊车嘎善锡伯学校的锡伯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甚至面临夭折,怎么办?我们有幸看到锡伯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富春丽女士代表锡伯族同胞向“两会”提交的抢救、传承、锡伯族文化的方案,希望能得到国家的重视。

2023年0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