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疆教育、民族部门工作期间,通过大量田野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形式,搜集了从民国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锡伯族教育的第一手鲜活史料,尤其亲眼目睹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疆锡伯族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变迁,并认真地记录下来。现根据这些史料,整理出了《新疆锡伯族教育百年年谱》(1914——2000),从中可看到新疆锡伯族教育发展的大致脉络。
1914年,伊犁锡伯人创建的文化团体“尚学会”在伊宁成立,博孝昌任会长,乌扎拉·萨拉春任副会长。之后,在察布查尔一、三牛录成立了分会。“尚学会”的宗旨是:宣传维新、科学救国的思想,提出革命民主主张。兴办新式教育,改造旧教育制,提倡新文化,实行社会改良,积极发展本民族经济,提高民族素质。
1915年,在伊犁锡伯营一、三牛录成立了“尚学会”属下的学校——色公学校,以色布喜贤之名命名,以纪念他在任锡伯营总管和领队大臣期间,对发展锡伯族文化教育事业所作的功绩。
同年,锡伯人创办的群众性社会文化团体——“兴学会”在伊犁锡伯营堆依齐牛录成立,发展会员数十人。
1916年2月,“兴学会”属下的学校——“锡公学校”在伊犁锡伯营堆齐牛录成立。学校招收了二十多名女生入学。这是锡伯族西迁新疆伊犁后,锡伯族女孩子第一次步入学校大门。
1917年,伊犁锡伯营寨牛录、孙扎其牛录、纳达齐牛录、宁固齐牛录、扎库齐牛录五个牛录,相继将旧学改为新式学校,逐渐推行新式教育。
同年,在伊犁锡伯营总管档房所在地宁固齐牛录(镶红旗,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城所在地)创办了高等学堂(高小),涅本春任校长。高等学堂自1917年创建至1940年建校时间达23年,共培养600多名锡伯族学生。
1924年,塔城成立一所民族学校,专招锡伯、蒙古、满族子弟入学,学习满文和汉文,至1940年该校并入塔城第一小学。
1924年至1926年,关清廉任驻苏阿拉木图领事,期间,带伊敏政、图奇春、佟荣昌等十余名锡伯族青年到苏联留学。
1926年至1930年,萨拉春出任中国驻苏联阿拉木图领事期间,带中孚、舒幕同、春布尔等锡伯族青年到苏联留学。
1931年,巩留县大营盘锡伯族小学成立,1934年在锡伯族小学的基础上,开办了一所汉、回、锡三民小学。
1933年,萨拉春与苏方商定,从伊宁中俄学校毕业生中选派贺继中、四善等十余人到塔什干留学。
同年,巴图沁出任中国驻苏阿拉木图领事,带文连、郭文明等青年到苏联阿拉木图留学。
1933年至1936年,公费、自费赴苏联阿拉木图、塔什干等地的锡伯族留学生有40名。其中1934年11月,盛世才政府派遣第一批留苏生84名赴塔什干入中亚大学,其中锡伯族2名。1935年12月,新疆教育厅考选了90名留苏生,其中锡伯族有5名,他们是安子英、郭松林、文德清、柯惠庆、关善保。
1935年,伊犁锡伯族学校9所,职教员18人,在校生543人。
1936年,广禄出任中国驻塔什干总领事,带六善、八善、九善、三美、兰香、舒华福、孝顺等青年到苏联塔什干留学。
同年,萨拉春任中国驻安吉延领事,带文宁、永安、永布尔、何玉英等青年到苏联留学。
1937年,霍尔果斯的锡伯族在“大燕子”兴办了新式学校,, 该该校于1938年至1939年间迁至“伊车嘎善”,学校更名为“伊车嘎善锡伯学校”。
同年,伊犁锡伯族学校9所,职教员31人,在校生958人(其中女生153人)。
1938年,在察布查尔依拉齐牛录成立了一所锡伯族女子学校,校长为忠秀。
同年,伊犁锡伯族学生到迪化上中学、中专的有70人,其中伊犁中学13人,共计83人。
1939年,在新疆省反帝会工作的安子英将131个锡伯文音节字母改写成锡伯语拉丁文字方案,并用该文字方案编写了两册语文课本,铅印出版发行800册,在锡伯族各学校中进行试验教学,这是锡伯文字改革及其教学的初步尝试。
同年9月,锡伯族学生考入迪化省教育学院、师范学校、女子高中、省立中学的有150余名。
同年10月,“锡伯、索伦、满洲文化促进会”(简称锡索满文化促进会)在迪化成立。主要负责人有关清廉、中孚、博大正、安子英、刘德思、伊明政等。锡索满文化促进会总会设在迪化,在伊宁市、河南设治局(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索伦乡、塔城、奇台等地设有分会。该会的宗旨是:在“六大政策”的指导下,兴办本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忠实执行“六大政策”的抗战建省人才,开展群众性的扫盲活动,普遍提高本民族的文化水平,进行各项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同年,尼勒克县哈拉苏成立一所锡伯族学校,招收60多名学生。
同年10月,伊犁中学招收锡伯、索伦(达斡尔)族学生各一个班,40余人。
1940年,伊犁锡伯族学校9所,职教员63人,在校生1312人(其中女生393人)。
同年9月,塔城市哈拉巴克乡的锡伯族兴办了一所小学,共设三个班,近100名学生。
同年,新疆大中专、中学锡伯族在校生达210多人。
同年,在锡索满文化促进会的建议下,在伊宁市民族中学(又称五族中学),设立了两个锡伯班,招收锡伯族学生60余名。
1941,盛世才发动第三次阴谋暴动案,残害各民族进步人士,安子英等锡伯族有志之士被捕入狱遇害,锡伯新文字方案夭折,继而锡伯语文教学被取消,锡伯族各学校被迫向汉语言文字教学过渡。
同年,伊犁锡伯学校9所、职教员63人,在校生1297人。
1942年,新疆大中专、中学锡伯族在校生100人。
1943年,锡伯族公立学校在校生1100人,公立学校398人,民校30人,计1538人。
1944年,新疆锡伯族学校增至13所,其中中心学校5所、一般小学8所,小学在校生1700人。
同年,伊犁三区革命爆发,由于社会混乱,民心不稳,锡伯族聚居的八个牛录、霍城伊车嘎善、巩留等地的锡伯族学校停课近一年,于1945年陆续恢复上课。
1945年,三区革命时期,锡伯族小学由原来的13所增加到15所,在校生2000名,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70名,大学生3名。
同年,锡索满文化促进会向省政府提出将部分在迪化和伊犁的锡伯族在校生转送内地大学学习的要求,得到当局批准,从1945年—1947年,先后保送十几名锡伯族学生到西北国立学院、南京中央政治大学学习。
1946年,锡伯族各学校均恢复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开设了锡伯文(满文)课程。但同时,又取消了汉语文教学,开设了维吾尔语文或俄罗斯语文,锡汉双语教学中断了一段时间。
同年,从宁西县各牛录、霍城索伦营、巩留等地选送四十多名锡伯族教师到伊宁市伊犁中学学习锡伯文,加强了锡伯文教师队伍。
同年,在伊宁市成立了“锡伯、索伦文化促进总协会”,通宝为会长。在塔城、霍城也成立了分会。该协会的主要宗旨是发展锡伯族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水平。
同年7月,在伊犁阿合买提江专科学校设了一个锡伯班,招收四十名锡伯族学生。之外还有10余名学生在该校维吾尔、哈萨克班插班就读。
同年,“锡伯、索伦文化总协会”属下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萨拉春为主任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对锡伯族正在使用着的满文字母系统及其书写方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将满文“阿字头”131个音节中的13个音节字删除,另外创制了3个新的音节符号,重新制定出锡伯文121个音节字母方案,简化并统一了锡伯文书写规则,制定出统一的正字方案、创制并规范了一大批新词术语,从而创建了锡伯文,确立了现代锡伯语的地位。
1948年秋,经三区革命政府批准,在伊宁市成立了锡伯族初级中学,涂荫柏为学校负责人兼任专职教师,招收伊犁各县锡伯族学生30名。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伊宁锡伯中学搬迁到察布查尔六牛录新建校园,仍沿用“锡伯中学”校名,当年招收两个班学生93名,何全喜为学校校长。
同年,新疆锡伯族小学在校生1430人,教师62人,普通中学在校生55人,教师2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生19人,中等技术学校在校生8人,教师1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人,教师1人。
1950年,新疆锡伯族聚居地区根据新疆省人民政府《关于目前新疆教育改革的指示》,对原有的学校进行整顿改造,对教师进行整顿改造和培训。同时,开始对学校进行修缮和扩建。
1951年,察布查尔锡伯中学附设了初级师范班。
同年9月,察布查尔锡伯中学首届毕业生40人,被保送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毕业后,于1953年5月又被保送到中央一机部咸阳机械学校学习。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批学工业技术的锡伯族中等专业人才。
1952年,新疆省教育厅陆续向察布查尔锡伯中学派遣了一批汉族教师和锡伯族大学毕业生,改善了锡伯中学教师队伍知识结构。
1953年12月,新疆教育厅协助新疆人民出版社,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结合中国实际,编写了维、哈、锡文小学课本,出版试用。
1954年,察布查尔锡伯中学附设了中师班,招收察布查尔县各乡、镇及伊车嘎善锡伯乡、巩留等地的锡伯族小学毕业生。
同年,新疆各级各类学校锡伯族在校生为:高等学校58人,中专14人;中等师范学校44人,普通中学355人;小学2174人。专任教师为:高等学校4人,中专1人,中等师范学校2人,普通中学28人,小学68人。
1956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在新疆教育出版社设立了锡伯文教材编辑部,配备编辑人员4名。
同年9月,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中学设立了高中部,当年招生一个班40名学生。
1959年7月,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中学第一批高中生毕业,参加全国高校统一考试,升入区内外大专院校。
同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中学与哈萨克中学合并,并扩大招生,这年全校教职工达到80余人,在校生1200人。
1960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从1956年至1960年,通过办夜校、各类识字班等各种形式的扫盲班,锡伯族成人基本脱盲。因扫盲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扫盲先进县,选派代表出席国家教育部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扫盲工作会议。
同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中学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党支部书记赵令福代表学校出席了全国宣传、新闻、文教战线群英会,受到国务院表彰。
1961年9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局在伊犁师范学校设立锡伯班,招收了42名锡伯族学生,单独编班进行教学。
1965年,新疆各级各类学校锡伯族在校生为:高等学校22人,中等专业学校128人,中等师范学校14人,普通中学567人,小学3549人。
1966年,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乡中学成立,招收19名学生。
1972年3月,一批锡伯族工农兵大学生进入自治区、内地大中专院校学习。
同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中学在原初级中学的基础上,招收高中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1972年3月至1973年3月,为解决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师资短缺的问题,在县一中举办了师资培训班,培训了一批小学教师。
1975年,新疆锡伯族小学在校生4404人,教师373人;初中在校生1199人,教师73人;高中在校生327人,教师31人;高等学校在校生36人,教师22人。
197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委会下发了《关于恢复锡伯文使用和恢复锡伯语文教学的通知》,察布查尔、霍城伊车嘎善锡伯乡、塔城市、巩留锡伯族小学陆续恢复了锡伯文教学。
1979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成立了教师进修学校。
同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乡两级成立了工农教育委员会,恢复了农牧民扫盲和文化补习工作。
1980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一九八O年自治区招生工作补充规定》,规定参加汉文统考和民族文字考试的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等少数民族考生,降低录取分数线和分数段。
同年8月,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语言文字研究学会成立,安排专职人员2名,创办锡伯文油印会刊《语言通讯》,发展会员300余名。
同年10月,新疆教育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恢复。
同年12月,新疆锡伯语言学会在乌鲁木齐成立。
同年12月11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等边境县中、小学锡伯族民办教师经考核转为公办教师。
1981年10月,新疆语言文字学术研讨会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召开。
同年,新疆教育出版社锡文编辑部编写出版锡伯文小学教材4种,共12000册。
1982年,新疆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锡伯小学教材8种,共14000余册。
1983年,新疆人民教育出版社锡文编辑部编写出版小学锡伯文课本13种,共25000册。
同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考入大学本专科的有128名,考入中专的有41名。
1984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普及初等教育的决定》和《加紧农牧民扫盲工作的意见》,同年7月,在自治县九届一次人代会上审议通过并开始在全县实施。
同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从这年冬季开始进行锡伯文扫盲工作,各乡镇举办夜校8所,参加学习的人有830多人,同时在县级机关的锡伯族青年中举办普及班,参加学习的有55名。至1986年,在全县锡伯族中青年中,扫除文盲800多人,脱盲率达到97.6%。
同年,新疆教育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共编写出版锡伯文小学课本21种,共24000余册。
1985年1月,自治区语委会在乌鲁木齐华侨宾馆召开锡伯语正字法研讨会,有20多人参加了会议。
同年,新疆各级各类学校锡伯族在校生为:高等院校237人,中等专业学校238人(其中师范学校47人),普通高中1020人,初中2222人,小学4719人;专任教师为:高等院校53人,中等专业学校46人(其中师范学校8人),普通高中64人,初中177人,小学367人。
同年4月,自治区语委会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召开锡伯语正字法研讨会,有近30人参加会议。
同年,新疆教育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共编写出版锡伯文小学课本22种,10000余册。
1986年9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区州锡伯族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伊宁市举行。
同年10月29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普及初等教育和扫除文盲工作,经自治区教委教育督导验收团验收通过。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年巩固率为99.8%,毕业率100%,12-15周岁少年儿童普及率99.7%,16-40岁青壮年非文盲率96.8%,均已达到自治区规定的验收标准,受到自治区的表彰奖励。
同年9月,在伊犁师范学院招收了一个以锡伯族学生为主的少数民族班,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的同时,开设锡伯文课,培养了一批锡伯语、满语人才。
同年,新疆教育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共编辑出版锡伯文小学课本30种,共18000余册。
同年,新疆教育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共编辑出版锡伯文小学课本41种,共34000余册。
同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一中被自治区体委、教委、卫生厅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暂行规定》优秀学校。
1988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恢复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配备了4名专职人员。
同年5月,自治区民语委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召开锡伯语文工作座谈会暨新词术语规范讨论会。
同年,新疆教育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共编辑出版锡伯文小学课本43种,26000余册。
同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一中获“自治区传统体育项目田径学校”称号。
1989年10月10日--1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召开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锡伯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新疆、北京、辽宁、黑龙江等地98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自治区主席铁木尔·达瓦买提等领导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建国40多年来锡伯语文工作的成绩、经验及教训,提出了新时期锡伯语文工作的方针、任务。会后,由自治区语委编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锡伯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文件汇编》。
同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职业高中成立。
同年,新疆教育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共编辑出版锡伯文小学课本28种,9000余册。
同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有中小学83所,在校生27833名,农区学生入学率98.7%,巩固率97.6%,毕业率97.1%,普及率98.9%,牧区略低于农区,三年来考入大中专院校学生411名,其中少数民族349名。
同年,新疆各级各类学校锡伯族在校生为:高等院校241人,中等专业学校193人,其中师范学校77人,普通高中1273人,初中2132人,小学4067人;专任教师为:高等院校59人,中等专业学校54人,其中师范学校35人,普通高中86人,初中181人,小学406人。
同年,新疆教育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共编辑出版锡伯文小学课本44种,23100余册。